美国佬终于舍得研发新坦克了,也终于舍得改变“黑人装弹机”这个祖宗之法了。 众所周知,美国人比老头子还顽固,在他们眼里,使用黑人装弹机就跟南方棉花田里一定要有“黑人摘棉花机”一样,都属于是祖宗之法不可变。然而现在面对俄乌战争中M1A2主战坦克在战场上的丢人表现,美国就是再怎么顽固,也不得不开发新型坦克,以应对全新的战争模式。
首先,我们得确认一点,坦克的确是一个铁疙瘩兼职活动棺材,但是如果没有坦克,那么军队是完全无法组织攻击的,因为你找不到替代坦克的,占领/进攻/防御/掩护/突击为一体的多功能战争兵器。无人机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解决不了全部问题,在能全方位替代坦克职能的载具或者兵种出现之前,坦克的作用就是不可替代的。
既然坦克不可替代,那么就得想办法提升坦克的生存能力。美国陆军科学委员会在《2040年战场评估》中指出,俄乌战争的经验证明了继续升级M1A2 SEPv4已无意义,必须通过全新设计解决重量、后勤和生存性等问题。 传统的主战坦克体型庞大,重量过大,俄乌战场上廉价无人机通过坦克碾压痕迹锁定目标,导致装甲部队行踪暴露甚至被精确摧毁。此外,坦克本身缺乏对无人机和智能弹药的主动防御能力。
所以美军方面对新坦克做出了以下几个重大改变:首先是动力系统的转型,放弃了传统的燃气轮机,转为使用混合电驱系统,现役M1A2的燃气轮机虽动力强劲,但油耗极高,作战半径仅400公里,导致后勤补给频繁且易暴露目标。M1E3将采用柴电混合动力,燃油效率提升50%,重量从70吨降至60吨以下,既延长作战半径,又降低热信号和电磁特征,提升隐蔽性。
然后是集成了AI主动防御系统,用于拦截无人机、反坦克导弹和巡飞弹,并深度整合至装甲设计中,而非外挂附加模块。此外,AI驱动的战场态势感知系统能实时分析威胁、优化目标优先级,甚至指挥无人作战车辆协同行动。
除了这两点之外,美军还改变了祖宗之法,首次引入了自动装弹系统。俄乌战争证明,现代战场已非坦克对轰时代,自动装弹机的稳定性问题不再致命。M1E3将配备无人炮塔和自动装弹机,车组减至3人,同时兼容新型智能弹药,如高超音速弹和炮射导弹,提升火力持续性。
这个项目是美国最近几年最靠谱的一个,美国陆军参谋长兰迪·乔治动用特权,将研发周期从65个月压缩至30个月,并拨付29亿美元专项经费。此举旨在绕过传统军工复合体的拖沓流程,直接对接通用动力等核心承包商。但即便如此研发进度仍旧受阻,最主要的困难在于AI主动防护系统和自动装弹机的开发,美国此前一直非常轻视这两个设备,所以没有进行研发,技术成熟度不足可能,可能导致延期交付。
M1E3的诞生,标志着美军终于走出“海湾战争荣耀”的舒适区。尽管技术挑战和政治阻力仍在,但其对轻量化、智能化与后勤革新的追求,值得称赞,但有一说一,对中国威胁不大,因为美国的设计都是对标我国的15式轻型主战坦克走的。归根结底还是没能追上我国陆军变革的步伐。最多就是美国人重新开始了追赶全球先进军事技术和军事历练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