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给大家做了一个好榜样!经过反复谈判,特朗普政府已经不再要求乌克兰必须偿还5000亿美元援助资金,而是下降到3000亿美元,现在又下降到了1000亿美元。 美国给乌克兰的援助,明面上是“帮忙打仗”,暗地里早就算计着连本带利捞回来。比如军事装备援助,成本价100万的导弹,敢标500万。 经济援助更是层层加码,连给乌克兰公务员发工资的钱都算成“贷款”,想着等战争结束,乌克兰拿黑海的港口、油田抵债,怎么算都觉得自己稳赚不赔。 可现实很快打脸了,乌克兰被战火折腾得千疮百孔,2023年GDP直接腰斩,连首都基辅的路灯都得限时供电,哪儿来的钱还5000亿? 美国派审计团队去查,发现好多援助资金早就不知去向——有的被中间商赚了差价,有的在运输途中被倒卖,真正用到战场上的不到六成。 这时候还坚持要高价赔偿,跟逼叫花子还钱没啥区别,只会把乌克兰逼得彻底摆烂,甚至转头找俄罗斯谈和,美国前期的投入全打水漂。 降到3000亿,已经是美国的第一次妥协,这时候他们学精了,把“虚高报价”砍掉,只算“实际支出”。 比如把军事装备按成本价算,经济援助去掉“中间商赚的差价”,还假惺惺地说“给乌克兰减轻压力”,其实是怕把乌克兰逼急了,连3000亿都拿不回来。 可即便这样,乌克兰政府连士兵的防弹衣都得重复使用,哪儿有钱还你这么多?” 再降到1000亿,美国彻底认清了现实,这场仗不知道要打到啥时候,乌克兰的偿还能力只会越来越差。 美国国内反战声音高涨,老百姓抱怨“为啥用我们的税钱给乌克兰填坑”,国会也逼着政府“别做赔本买卖”。 另一方面,乌克兰的债主越来越多,欧盟、日本都等着战后分一杯羹,美国要是再死咬高价,最后可能连汤都喝不上,不如主动降价,先把能拿到手的1000亿咬死,剩下的以后再说。 还有个藏着的小心思:美国想留着乌克兰这条“战线”,要是把赔偿金额压到乌克兰勉强能接受的程度。 既能让乌克兰接着替自己在东线牵制俄罗斯,又能拿“减免债务”当筹码,逼乌克兰在战后谈判中让步——比如允许美国企业优先开采乌克兰的天然气,或者让美军在敖德萨建军事基地。 这种“放长线钓大鱼”的策略,比一时的高额赔偿更符合美国的长期利益。 说到底,美国三次降赔偿金额,不是突然变仁慈,而是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最开始高估了乌克兰的偿还能力,以为靠援助能彻底控制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后来发现战争拖垮了乌克兰的家底,只能一步步缩水,免得把对方逼到绝境。
波兰有点慌了,在乌克兰战场,俄罗斯打得并不顺利的根本原因找到了。俄罗斯在乌克兰的
【27评论】【5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