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美国白宫发言人转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话表示,球在中国那边,中国应该与美国谈判,因为中国现在需要和美国达成协议,而不是美国需要和中国达成协议,中国商品需要从美国市场赚钱。 特朗普的这番表态,似乎是要继续将美国描绘为关税战争的胜利者,将“日耳曼赢学”践行到底。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不到24小时后,这番表态就遭到美国媒体的打脸。
4月16日,美国媒体CNBC援引一名美国企业高管的话称,当致电白宫想要咨询中美贸易谈判的问题时,白宫方面回应称一直没有接到来自中国的电话。该高管指出,从一开始特朗普政府就严重高估了关税手段的作用,也高估了高额关税对中国的影响力。 因为在美国执意挑起全球关税战后,中方所采取的举动和展现的态度,一直都十分强硬,从未有过妥协的迹象。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美国对中国的认知过于落后。有观点指出,美国对中国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十年前,并不了解中国在过去10年为应对一切突发情况所作出的努力。而中国在过去10年时间里得到飞速发展,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上扮演的作用已经是今非昔比,这让美国老套的打压手段难以奏效。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似乎再次在关税政策上有些细微的调整。在传出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245%的关税后,白宫方面辟谣,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声明表示,类似的消息都是虚假信息,美国对中国总体上征收145%的关税,对部分产品征收的关税可能会超过145%,美国政府并没有将对华关税提升到245%的计划。 这说明特朗普政府也意识到了问题,继续加征对华关税,无法让中国在该问题上认怂。 实际上也的确如此,中国已经不是2018年的中国,已经有了对美国说“不”的软硬件实力。 白宫 从2018年以来,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涨了38%,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半导体制造能力也在快速上升,主导包括新能源电动车在内的绿色能源发展。对外贸易也在不断扩大。但在这个过程中,东盟和欧盟分别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已经掉到第三位。 这说明,中国在众多高端制造业领域,已经具备了摆脱美国独立发展的能力。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已经很难对中国的发展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而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上,美国地位并非不可取代,只会对中国15%的对外出口造成负面影响。但问题在于,美国却很难找出独立于中国的供应链,这就意味着在中短期内,美国消费者依旧需要为此付出高额关税。
彭博社也发文公开抨击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称贸易战虽然不会有赢家,但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中国手中的筹码已经超过了特朗普政府的预期。过多地限制进口中国产品,正在变成了对美国民众的持续伤害。 而对于美方提出中方需要和美国达成的协议,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关税战没有赢家,中国虽然不愿意打,但也不怕打。如果美国真的想要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就必须要停止讹诈,在平等、尊重以及互惠的基础上,和中方展开对话。 中国是一个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国家,但任何试图通过极限施压想要在中国身上达成目的国家,只能换来中方的强硬反制,因为我们不吃极限施压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