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使”黄仁勋抵京,特朗普要给自己找台阶下,中方态度已有变化 2025年4月17日傍晚,英伟达CEO黄仁勋的私人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这是他三个月内第二次访华,也是自美国商务部4月9日宣布对英伟达H20芯片实施“无限期出口管制”后的首次跨国行程。 这位身着西装、罕见系上领带的芯片巨头掌门人,此行目的明确——在特朗普政府的强硬政策下,试图挽回中国市场可能流失的百亿美元订单。 黄仁勋的行程紧凑而低调,抵京当晚,他与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闭门会谈,次日又与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会面。 在公开表态中,他反复强调“中国是英伟达不可或缺的市场”,并承诺“优化符合监管要求的产品体系”。 2024年英伟达中国区营收达171亿美元,占全球总收入的18.3%,而H20芯片占中国区收入的80%以上。若失去中国市场,英伟达将面临每年超100亿美元的营收缺口。 4月15日,美国商务部突然要求英伟达对华出口H20芯片需申请许可证,导致其股价单日暴跌6.9%,市值蒸发超万亿人民币。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黄仁勋抵京同日,美国商务部悄然批准三星、SK海力士对华设备供应的无限期豁免,暴露出制裁政策的矛盾性。 这场芯片博弈的深层逻辑,在中美双方的表态中逐渐清晰。黄仁勋在闭门会议中坦言,美国禁令已导致英伟达计提55亿美元库存损失,更关键的是触发了中国客户的“替代焦虑”——华为昇腾910B芯片性能已达H20的96%,价格却低30%。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芯片自给率突破70%,长江存储232层闪存良率超99%,中芯国际7纳米芯片量产倒逼ASML恢复光刻机供应。 中方的回应更具战略意味,商务部用“解铃还须系铃人”暗示范畴转换。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买家(占全球采购额33%),更通过镓、锗等关键材料出口管制,直接影响了美国F-35战机的生产线。 在黄仁勋会谈期间,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环台岛战备警巡,中国同期抛售343亿美元美债,形成“技术+军事+金融”的组合拳。 市场力量的倾斜同样显著,2024年中国芯片出口额达1.13万亿元,进口额3850亿美元,特斯拉上海工厂国产化率达95%。 英伟达的困境折射出美国企业的集体焦虑:苹果28%营收、高通64%营收依赖中国市场,而华为麒麟9000S芯片的量产已迫使高通旗舰芯片降价30%保份额。 黄仁勋的“救火”行动并非孤例。早在2025年1月特朗普就职典礼当天,他选择缺席华盛顿盛典,转而在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路演”,与腾讯、字节跳动等企业密谈。 彼时英伟达已开始布局“特供芯片”战略:RTX5090D显卡内置AI算力锁死机制,检测到模型训练行为即3秒内自动降频。这种“既要合规又要市场”的妥协,最终在H20芯片上达到极致。 特朗普政府的摇摆态度加剧了企业的不确定性,4月初的海湖庄园晚宴上,黄仁勋曾与特朗普达成“投资换宽松”的默契,白宫原计划搁置H20出口限制。 但随着中国AI企业订单激增(字节跳动、腾讯等三个月下单160亿美元),美国议员施压升级,政策再度转向。这种反复暴露出美国“既要遏制技术扩散,又难舍中国市场”的两难。 英伟达的破局尝试集中在技术绑定,黄仁勋此行密集接触宇树科技、银河通用等机器人企业,推广仿真平台Isaac Sim和CUDA软件生态,这种从“卖芯片”到“建生态”的转型,意在用软件黏性对冲硬件管制风险。 黄仁勋的紧急访华,成为中美科技博弈的微观缩影,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技术封锁延缓中国创新,却反向催生了华为昇腾的崛起;英伟达在合规与市场间走钢丝,折射出跨国企业的生存困境;而中国“市场反制+技术突围”的组合策略,正在重塑全球半导体秩序。 当北京手握14亿人口市场、32%全球制造业增加值、38%的6G专利占比时,任何单边制裁都难以逆转“东方研发、全球应用”的新趋势。 或许正如黄仁勋在深圳年会上派发的万元红包所隐喻——在AI时代的技术竞合中,只有深谙“粗糙的公平”之道者,方能赢得下一个十年。
“特使”黄仁勋抵京,特朗普要给自己找台阶下,中方态度已有变化 2025年4月
山史里记
2025-04-18 16:41: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