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给再高的价钱,也不与豺狼为伍!”2002年,瓦良格号的总工程师巴比奇,拒

柳烟绕古堤 2025-04-18 16:47:19

“不去,给再高的价钱,也不与豺狼为伍!”2002年,瓦良格号的总工程师巴比奇,拒绝美国天价高薪毅然来到中国,西方各国得知后,是百般难耐。 信源:百度百科——巴比奇 瓦良格号原本是苏联时代的一艘航母,属于“库兹涅佐夫”级,是计划中的第二艘重型航空巡洋舰。 1991年苏联解体后,这艘航母停工搁置在乌克兰港口,设备锈蚀严重。 后来,由中国企业以“改造成海上赌场”为名从乌克兰购入,拖回中国时,几乎只剩一副钢铁骨架,没有动力系统、没有电力,没有图纸,连设计资料都几乎遗失殆尽。 对中国来说,这既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而巴比奇,就是曾经参与瓦良格号原始设计工作的总工程师之一,他对整艘航母的结构、动力系统、布局乃至建造思路了如指掌,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对瓦良格号“知根知底”的人。 在中国表达出改造瓦良格号的意愿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迅速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 他们知道,如果中国成功拥有并改造一艘航母,将对亚太格局乃至全球海权平衡产生深远影响。 于是,美国方面主动找到巴比奇,开出极为诱人的条件:年薪百万美元;在加州赠送一套独栋别墅。 提供全家的永久绿卡与高端医疗保障;甚至许诺为他建立一支科研团队,配备最先进的实验设施。 面对如此丰厚的条件,换作是其他人,恐怕很难抗拒。 但巴比奇连犹豫都没有,他回了美国代表一句话:“我不会帮助一个试图阻止其他国家发展的国家。” 紧接着,他向中国方面递交了自己的合作意向,并请求亲自前往中国参与航母的改造计划。 2002年初春,巴比奇抵达大连。他被接到一座低调的海军工程研究院。最初,没人敢相信这位满头白发、身材瘦削、满脸皱纹的工程师,竟是传说中“能解开瓦良格命运之谜”的关键人物。 当时,整个航母改造工程几乎从零开始。没有图纸、没有核心技术、没有经验,甚至连一个完整的推进系统如何安装都成谜。 巴比奇白天带领中国工程师在船体内攀爬、测绘,晚上伏案绘制技术图纸。他常常一画就是几个小时,精细到每一根电缆、每一个阀门。 他和中国团队日夜奋战,用英语、俄语、普通话夹杂着手势和图纸沟通。 他曾对身边的中国技术人员说过一句话:“你们不欠西方任何东西,技术可以学,信念必须自己树立。” 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中国工程团队一点一点摸索,终于让这艘被世界遗忘的“废铁”恢复了生命——瓦良格号焕然一新,最终成为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 在中国工作的十余年间,巴比奇没有享受过一次国外媒体宣扬的“名人待遇”。他住在普通的专家公寓,穿着简朴的旧夹克,常年奔波在工程现场。 生活中,他喜欢喝中国的绿茶,迷上了饺子和豆腐脑,也逐渐会说几句简单的汉语,常说的一句是:“中国是我第二个家。” 2014年,山东科学院决定授予他“齐鲁友谊奖”,以表彰他为中国国防建设做出的特殊贡献。同年,他还被授予“山东省荣誉公民”的称号,这是极少数外籍人士获得的至高荣誉。 颁奖典礼上,当主持人问他:“您为何放弃西方优渥的生活,选择来到中国?” 巴比奇轻轻一笑:“有些事,用钱买不到,比如信任、使命和尊重。” 他的这句话,在座所有人无不动容。 如今的辽宁号已在中国海军服役多年,它不仅是中国海军的起点,更是一个象征。 而在这艘航母复活的背后,是无数中国工程师的艰辛努力,也是巴比奇这样无名英雄的坚定信念。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柳烟绕古堤

柳烟绕古堤

若果你也偏爱于文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