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南北六代机”亮相100多天之后,美国才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 据美国《战区》专栏等多家媒体4月18日报道,相比起成飞的“南六代”歼-36,另一架中国六代机——被称之为“北六代”的沈飞歼-50要更低调,更少在外界露面。不过就在日前,歼-50也罕见地进行了另一次低空试飞活动,并流出了高清大图,这让我们得以一窥其设计细节。
事实上,虽然该机于去年12月26日进行了首飞,但由于它的宽体机身和地面拍摄角度限制,此前并没有任何一张照片拍到这架六代机的座舱。这一度让许多外国军事观察家猜测,该机可能区别于歼-36,是一款没有座舱的“无人战斗机”,所谓的“北六代”并非真正六代机,而是配合“南六代”的虚张声势,旨在彰显中国的“科技井喷”。 而在最近的这张照片中,这个问题的答案得到了解答——一张侧面拍摄的照片显示,该机仍在常规位置设置了一个与机身曲线高度融合的“气泡”型座舱,照片中还清晰可见座舱玻璃在阳光下的闪光。由此,美媒也不得不承认,歼-50是一款有人驾驶的六代机,并非是一款试验性质的无人机,而这对美国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坏消息。
这种设计区别于歼-36的“嵌入式”座舱,这也意味着该机在飞行时的目视视野会更好。同时,该机的座舱盖很长,如果安排得当,该机可能具备双乘员机组,以实现“一名飞行员驾驶战机,另一名飞行员指挥无人机”。
除此之外,更多的细节也随着更多照片的流传曝光。更清晰的照片显示,这架六代机采用了类似美国F-22战斗机的二维矢量喷嘴,而非看上去更“科幻”的三维矢量喷嘴——这可能是因为该机采用的是无尾构型,操控主要依靠其独特的翼尖控制面和传统的机翼控制面,如果加入三维矢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歼-50同样装备了先进的光电综合瞄准系统和有源相控阵雷达,机腹至少有2个弹舱,但不确定是否有侧弹舱。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该机的前三点式起落架中,只有前轮采用双轮起落架,而后轮都是和歼-20、歼-35等第五代战斗机相同的单轮起落架。这意味着,歼-50的最大起飞重量可能并不会比歼-20高出太多(否则就需要更大的起落架),是中国未来两架第六代战斗机中体型更小的一款。 相比之下,成飞的歼-36已经在后轮用上了串联式起落架,因为该机的体型明显要更大,预计其最大起飞重量可能将逼近55吨,有望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最重的隐身战斗机。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外国智库机构预测称,中国未来的六代机包括一款重型战斗轰炸机和一款常规制空战斗机。就目前来看,歼-36似乎就是他们预测的“战斗轰炸机”,而歼-50很可能就是主要承担制空作战任务的制空战斗机,其战术定位与当前的歼-20更类似。 当然,考虑到未来无人空战的重要性,歼-50可能还将具备“空中大脑”的能力,包括具备指挥无人机进行穿透性打击、侦察敌阵地乃至压制敌防空系统的能力。而歼-36则更有可能是携弹量更多、航程更长的“重炮手”,这种复合型空中作战体系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绝对领先的存在。
“战区”专栏也表示,歼-50的设计显然注重结合隐身技术、先进的传感器系统、高机动性和操作灵活性,相比起创新性和探索性更强的歼-36,歼-50似乎更接近我们理解中传统的“战斗机”。当然,这两款六代机的问世,都代表着中国航空工业的水平又一次迎来巨大飞越,为中国在未来的“六代机竞赛”中取得先发优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用户85xxx42
军机一直向更大更快更远更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