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倒是支持博士往普通大学就业的,这样既有利于年轻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也有利于普通大学的办学水平提高。
北京大学是顶级学府,这里面培养出来的人,大家习惯性的认为是要从事大事业的,所以去一个三本,会有人觉得不合适。
这主要是来自于两个潜意识要素,一个是对三本的师资力量普遍有“轻视”,这个倒也是事实,国内的民办大学,九成以上是当年借着婴儿潮一代,靠着有点门路,批下来牌照卖文凭的营利性机构(虽然可能注册为非营利性),这些学校在用人上,基本上没有真正的投入,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的好大学全部是公办大学(西湖大学是公办民营,不是“民办”),而婴儿潮一代过去之后,大学开始出现倒闭潮的时候,这些营利性机构就是第一波的主力的缘故。
但是总有一些大学不是想捞快钱,而是想做长期生意的,也就是想活下来,想活下来,就要提高办学定位,这就是一部分三本与公办地方性高校开始大量招聘博士师资的原因,要用这些人来实现申请到硕士点甚至博士点的目标,保障自己在之后的学生进一步减少之后,会被主动裁撤或者被市场淘汰,有硕士点博士点也是拿到财政扶助的关键要素。
所以现在一部分条件不错的地方性高校与三本,招聘博士的时候要求比较低,而待遇比较高,是很高的就业去处。
另外一个要素是对北大清华中科院这些顶级学术机构的招生规模的膨胀认知不足,对培养质量则默认为普遍一流,实际上,自1981年中科院开始招聘国内第一个博士开始,再到2013年学位点审批开始逐渐“放水”,如今国内博士培养能力已经非常大了,博士这种专家级人才,1981年一个第一流大学可能还做不到一年培养一个,而2025年,几个最大规模的学校,每一个一年就能培养几千,而如果都去高校与科研所,自然竞争激烈。
博士永远不会过剩,但是高校的岗位需求是有限的,所以如果有层次较低,但是待遇很好的大学愿意提供工作机会,未尝不是一个就业出路。
当然,未来还是多培养理工科博士,往产业界就业逐渐会成新的出路。
北大博士回应入职民办高校被指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