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鉴易知录》东汉纪•后皇帝•2 东汉纪•4•5.1/41后皇帝•考注:张裔、郭

快乐开心正明 2025-04-19 01:21:43

《纲鉴易知录》东汉纪•后皇帝•2 东汉纪•4•5.1/41后皇帝•考注:张裔、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夏侯楙、魏延、张郃、姜维、周鲂、待续: 一).东汉纪•4/41后皇帝•考注:张裔、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 【考注】 ①、张裔:字君嗣,公元165年出生于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张裔研涉史书,刘璋时,被举为孝廉,任鱼复县长,回州任州署从事,兼帐下司马。张飞入蜀地,刘璋授张裔军队,命其抵御张飞,结果张裔兵败,退回成都。作为刘璋信使前往会见刘备,刘备答应他对刘璋以礼相待并安抚刘璋部下,张裔回到成都,开城欢迎刘备,刘备任他为巴郡太守、司金中郎将、益州太守。在赴郡上任途中,被益州人雍闿押送给吴国孙权。章武二年即公元223年,刘备去世,丞相诸葛亮派邓芝出使吴国,乘机向孙权提出请求放还张裔。张裔回到蜀国后,诸葛亮任他为丞相府参军,代行相府政务,又兼益州治中从事。诸葛亮驻守汉中,张裔以射声校尉身份兼留府长史。后加封辅汉将军,兼长史照旧。建兴八年即公元230年去世,终年66岁。 ②、郭攸之:字演长,南阳人,今河南南阳人;三国蜀汉时期大臣,与费祎、董允齐名。郭攸之为人和顺,以器识才学知名于时。公元224年任黄门侍郎,后迁侍中。被刘备挑选出来辅佐后主刘禅阿斗。诸葛亮对郭攸之很赏识,在《前出师表》中称郭攸之及费祎、董允为“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③、费祎:字文伟,江夏鄳县人,今河南省罗山县人;三国时蜀汉名臣,性格谦素甚廉,家无余财。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费祎深得诸葛亮器重,曾出使东吴。北伐时为中护军、司马。诸葛亮死后,为后军师、尚书令、大将军。公元253年,为魏降将郭循行刺身死;葬于广元市昭化古城城西。 ④、董允:字休昭,三国时期蜀汉的大臣,与蒋琬、费祎在诸葛亮逝世后同掌蜀汉军政。董允在世时,黄皓畏惧董允而不敢作歹。董允的祖上曾是益州巴郡江州人,所以父亲董和举家从荆州南郡枝江搬迁到益州,之后在益州牧刘璋手下为官。公元246年去世。 ⑤、向宠:向朗之侄;在诸葛亮北伐时任中领军,封都亭侯。于公元240年南征汉嘉蛮夷时遇害。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赞扬向宠“性行淑均,畅晓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二).东汉纪•5.1/41后皇帝•考注:夏侯楙、魏延、张郃、姜维、周鲂、待续: 【考注】 ①、夏侯楙:字子林,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人;大将军夏侯惇之子,三国时期魏国官员、将领,其妻为曹操之女清河公主。夏侯楙在魏国历任侍中、尚书、安西将军、镇东将军,假节,封列侯,曾一度驻守长安,但蜀汉北伐后就被调离。 ②、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今河南桐柏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北伐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但诸葛亮一直不许,因而心怀不满。诸葛亮死后,与长史杨仪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公元234年,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③、张郃:字儁乂,冀州河间国鄚人,今河北省任丘附近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五子良将之一。谥曰壮侯。张郃以“临场巧变”见称,先随韩馥,后随袁绍,官渡之战后追随曹操。在曹魏帐下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多次抵御诸葛亮北伐,公元231年,在木门道被诸葛亮设伏中箭而亡。 ④、姜维:字伯约,公元202年出生于凉州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军事家。其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费祎死后,姜维总领蜀汉军权,并先后11次伐魏。其后刘禅降魏,蜀汉灭亡。姜维打算利用钟会野心复国,而降钟会。但因事败,公元264年,死于乱军之中,享年63岁。 ⑤、周鲂:字子鱼。吴郡阳羡县人,今江苏宜兴人;三国时期吴国裨将军、鄱阳太守。周鲂年少时好学,被举为孝廉。历任宁国县长、怀安县长、钱塘侯相,一月之内,便斩杀作乱的彭式及其党羽,因而升任丹阳西部都尉。彭绮率数万人反叛时,周鲂被任命为鄱阳太守,与胡综共同将其生擒,因功加职昭义校尉。后诈降曹休,诱其率军接应,使曹休在石亭之战中一败涂地,战后因功被加职为裨将军,封关内侯。贼帅董嗣凭险骚扰豫章等郡,周鲂派间谍将其诱杀,不费兵卒即安定数郡。周鲂在鄱阳赏罚分明、恩威并施,于任职十三年后去世。其子周处,官至御史中丞、建威将军,因忠烈而闻名于西晋之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