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可能将永远失去中国市场中国向巴西采购至少240万吨大豆。让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慌了神。美国大豆,这个曾经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的农产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有永远失去中国市场的风险。
回溯历史,中美大豆贸易曾有过一段“蜜月期”。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美国转基因大豆凭借价格优势大量涌入中国市场。2015 - 2017年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分别达到2841万吨、3366万吨和3285万吨,占当年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35%、40%和34%,中国稳稳占据美国大豆最大海外市场的位置。然而,2018年特朗普政府发起贸易战,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国被迫反击,对美国大豆加征25%关税。这一政策的变化,如同一场暴风雨,让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境遇急转直下,2018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急剧下降至830万吨,美国农业经济损失高达20亿美元 。此后,即便拜登上台后中美关系有所缓和,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数量回升至约2200万吨,但特朗普再次执政后,贸易局势再度紧张,其宣布将对华关税提升至245%,中国也将对美国的关税提高至125%,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荡然无存。
在这样的贸易背景下,中国向巴西采购大豆成为必然选择。从价格上看,巴西的土地与劳动力成本相对合理,使得巴西大豆在源头上就具备价格竞争力,相比美国大豆,具有10% - 15%的价格优势,每吨到岸价比美国低20美元。从供应时效性上,4月正值巴西大豆丰收季节,而美国大豆收获期在9月,巴西大豆能够迅速满足中国市场的阶段性需求。数据显示,2024年巴西已连续五年稳居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国首位,占比超70%,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则从2016年的40%大幅减少到18%。如今,中国从巴西采购至少240万吨大豆,这一行为不仅是对当下贸易形势的应对,更是中国推进进口多元化战略的体现。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的慌张并非毫无缘由。美国大豆产业高度依赖出口,美国生产的大豆中足足有50%用于出口,而中国长期以来都是其最大的买家。一旦失去中国市场,美国大豆将面临严重的滞销问题。大量的大豆积压,会使得价格持续下跌,豆农们的收入锐减,甚至可能导致许多农场破产。美国中西部大豆种植户约翰·米勒坦言,中国转向多元化进口后,美国大豆价格持续承压,库存积压严重。行业报告显示,2023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同比骤降45%,部分农场已改种玉米等作物。美国农业经济学家也指出,中国市场体量庞大且需求稳定,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买家,若失去这一市场,美国农业出口收入或将面临长期萎缩风险。
从全球贸易格局来看,美国在农产品贸易领域的强硬政策,不仅损害了自身利益,也使得全球贸易秩序受到冲击。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其进口策略的调整,正在重塑全球大豆供应链。巴西抓住机遇,不断扩大产能、优化物流,稳固在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的地位;俄罗斯远东地区大豆产量激增,成为潜在新供应源;甚至非洲多国也加入大豆供应网络,埃塞俄比亚等国开始试种大豆。美国若想重新夺回中国市场份额,仅靠强硬的贸易政策显然行不通,需要在关税政策与产品质量上作出实质性调整。
美国大豆或许将永远失去中国市场,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当下贸易局势发展的可能走向。美国政府需要重新审视其贸易政策,认识到合作共赢才是国际贸易的长久之道,否则,美国大豆产业乃至整个农业经济都将在这场贸易博弈中付出沉重代价。热点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