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中国人不把商品卖给美国,美国人对中国的敌意反而下降了!据新加坡联合早

吴能力聊意 2025-04-20 18:00:06

万万没想到,中国人不把商品卖给美国,美国人对中国的敌意反而下降了!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五年来,美国人对中国敌意第一次出现缓和。

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CPI同比暴涨9.2%,而中国物价指数却稳稳保持在2.3%。

美国普通家庭每年要多掏4700美元买日用品,这相当于把每个月的房贷钱都拿去填关税的窟窿。

当超市里的T恤、玩具、电子产品价格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蹿时,美国老百姓终于意识到:原来“中国威胁”首先威胁的是自己的钱包。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就像一场拙劣的魔术表演,破绽百出。今天豁免电子产品,明天又对半导体加税,政策反复无常让企业和消费者无所适从。

美国企业界彻底炸锅了,特斯拉CEO马斯克直接在推特上开怼:“关税是对美国消费者的变相抢劫!”

那些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美国企业,要么被迫涨价失去市场,要么加速转移生产线,结果反而让中国的供应链更加稳固。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操作,连美国商会都看不下去了,直接联名上书国会,要求限制总统的关税权力。

在这场贸易战中,美国年轻一代的态度变化尤为耐人寻味。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显示,30岁以下的美国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比例只有21%,而65岁以上群体高达50%。

这就像一场代际战争,年轻人用TikTok刷着中国的汉服视频和科技秀,老年人却守着CNN的“中国威胁论”下饭。这种认知鸿沟,本质上是信息茧房的崩塌。

当Z世代通过算法推荐看到中国高铁的时速和敦煌壁画的修复工程时,他们突然发现:原来中国不是媒体里那个“偷窃知识产权”的反派,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明古国。

中国的反制措施更是让美国政客们措手不及。当波音飞机被拒、芯片被退回时,美国企业界终于尝到了“对等报复”的滋味。

但中国并没有一竿子打死,而是精准打击那些支持特朗普政策的利益集团,比如暂停进口特定州的大豆和木材。

这种“打七寸”的策略,既让美国普通民众感受到中国的善意,又让那些煽动敌意的政客付出代价。

结果就是,美国农民开始在国会山抗议,而华尔街的大佬们也坐不住了,毕竟股市蒸发的4万亿美元可都是真金白银。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美国媒体的“中国威胁论”在现实面前逐渐破功。当CNN还在炒作“中国军事扩张”时,美国消费者却发现,自己抢购的中国制造的呼吸机和防护口罩,在疫情期间救了无数人的命。

这种现实与舆论的割裂,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质疑媒体的可信度。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更愿意通过TikTok和小红书获取信息,而不是相信传统媒体的片面报道。这种信息获取方式的转变,正在悄悄重塑美国社会对中国的认知。

当然,美国对华敌意的下降并不意味着两国关系就此春暖花开。77%的负面看法依然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而战略猜疑的坚冰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融化的。

但至少,这场贸易战让美国民众意识到:把中国当成敌人并不能解决自身的经济问题,反而会让生活变得更糟。

当政治精英们还在为选票大打出手时,普通美国人已经用脚投票,选择了更务实的对华态度。这或许就是历史的吊诡之处——当两个大国在贸易战场上杀得难解难分时,真正的胜负手,其实藏在每一个消费者的购物车里。

0 阅读:7
吴能力聊意

吴能力聊意

每天分享身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