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公司:驱逐华裔工程师,全换印度人? 近期美国军迷圈炸开了锅,六代机研发受阻的

黑色谈话 2025-04-20 19:37:26

波音公司:驱逐华裔工程师,全换印度人? 近期美国军迷圈炸开了锅,六代机研发受阻的真相越挖越惊人。波音公司如今制造飞机,飞控系统外包给印度,结果737MAX坠毁两架,六代机研发变循环发动机,测试时喷口直冒黑烟。 这些糟心事背后,有个关键转折点,他们把大量华裔工程师踢出核心团队,转而招募了三万多印度人顶上。 想当年波音何等风光,从二战时期的B - 29到如今的787,哪一架不是靠顶尖工程师打造出来的?尤其是华裔工程师,那可都是厉害角色——当年钱学森、林桦等前辈奠定基础,后来的华裔团队在气动设计、航电系统方面堪称卓越。可美国这几年昏了头,搞什么“去中国化”,波音带头将有中国背景的工程师全部赶走,哪怕你在美国出生长大,只要姓“陈”“李”,对不起,核心项目别想沾边。这下可好,一万多个资深工程师说走就走,带走的可不只是技术,还有几十年积累的经验。 赶走华人用印度人,波音以为占了便宜——印度工程师工资低,起薪只有华人的三分之二,还能搞外包。可他们忘了,造飞机不是写代码,飞控系统这种核心东西,靠外包能行吗?就说737MAX的事故吧,当初为了赶进度,波音把飞控软件外包给印度班加罗尔的团队,人家按流程写代码,根本不考虑实际飞行中的气动特性。结果MCAS系统出现漏洞,飞行员根本控制不住机头,两架飞机就这么坠毁了。现在六代机的变循环发动机,又是外包给印度团队做热管理设计,测试时喷口冒黑烟,说白了就是高温部件材料不过关,人家印度工程师根本没接触过这种级别的发动机技术,全靠查资料硬来。 还有个更严重的问题——团队协作崩了。以前华裔工程师和美国同事配合默契,一个画气动图,一个算结构强度,几十年磨合下来效率极高。现在换成印度工程师,语言障碍先不说,技术思路完全不一样。比如设计发动机喷口,印度团队按照教科书算参数,美国老师傅说“得考虑高空结冰情况”,人家回一句“文档里没写啊”,能把人气死。最糟糕的是项目管理,印度工程师喜欢“报喜不报忧”,明明测试数据异常,非得说“正在优化”,等问题积累成大麻烦炸了,一切都晚了。 再说说美国本土人才断层。这十几年美国高校EE(电子工程)、ME(机械工程)专业的本土学生越来越少,好多年轻人觉得“造飞机不如搞IT赚钱”,都跑去硅谷写代码了。波音没办法,只能大量招印度人,可人家印度工程师来美国图啥?大多是拿H - 1B签证过渡,攒够经验就跳槽,根本没打算长期留下。之前有个印度工程师在波音干了三年,刚摸清六代机项目门道,转身就带着资料去了洛马,气得波音高层直跺脚。 现在美国军迷抱怨的核心就一点:当年靠华裔工程师打下的基业,现在让印度人搞砸了。以前觉得“技术在手,天下我有”,现在发现核心技术是靠人积累出来的,不是靠国籍筛选出来的。波音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把“人才”和“出身”划等号,结果伤了真正做事的人的心,便宜了只会走流程的外包团队。六代机研发受阻是小事,美国军工体系的人才根基被动摇,这才是最让人绝望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9

猜你喜欢

黑色谈话

黑色谈话

跟着我,有你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