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聊聊一坑四弹技术。一坑四弹技术,就是在一个垂直发射单元内,同时装填4枚防空导弹。这样一来,防空火力能够大大提升。例如32个垂发单元,全部采用一坑四弹技术,能够装填128枚中近程防空导弹,看上去火力非常猛。在2010年代,一坑四弹技术,成为了各国海军垂发系统的主要方向,一坑四弹技术,似乎也成为了各国新一代舰艇的标配。 不仅仅是美国、欧洲、俄罗斯,即便是韩国,也推出了自己的一坑四弹技术。按照韩国的公开报道,韩国的国产垂发系统,每个单元内,能够装填4枚K-SAAM防空导弹,最大射程12公里。欧洲的席尔瓦垂发系统,情况类似。每个垂发单元内,能够装填4枚紫菀15防空导弹。长2.6米,全重100公斤,最大射程30公里。
至于美国的增程型海麻雀导弹,一个MK4垂发单元内,也能装填4枚。按照介绍,长3.66米,直径254毫米,最大飞行速度4马赫,最大机动过载50G。全重280公斤,最大射程50公里。俄罗斯也有自己的一坑四弹技术。按照公开报道,每个垂发单元,能够装填4枚9M100型防空导弹。长度3.165米、直径0.2米、翼展0.536米。最大射程15公里。 此外,俄罗斯22350型护卫舰上,3S97型“鲁道特”垂直发射系统。每个发射单元,号称能够装填4枚9M96E1型防空导弹。9M96E1型防空导弹,长4.75米,直径24厘米,翼展480毫米,全重333公斤,最大射程40公里。请注意,这是俄罗斯的号称,截至目前,俄罗斯并没有公开过这种一坑四弹技术。
从理论上来说,一坑四弹技术,潜力无穷,能够成倍提升防空火力密度。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则是另一个情况。由于一个发射单元内,装填了4枚防空导弹。防空火力提升的同时,导弹的射程开始全面下降。美国的MK41垂发系统内,一个单元能够装填1枚标准2或者标准3防空导弹。欧洲的席尔瓦垂发单元内,能够装填1枚紫菀30防空导弹。 标准2的后期改进批次,最大射程167公里。欧洲紫菀30,最大射程也在100公里以上。装填4枚增程型海麻雀或者4枚紫菀15以后,最大射程,号称30—50公里。但是,这个射程,有很大一段距离,属于惯性飞行模式,根本没有动力推进,机动性大大降低。如果全长机动飞行、动力推进。由于推进剂有限,打击距离会明显降低。
以紫菀15防空导弹为例,拦截掠海飞行反舰导弹的有效距离,只有15公里,直接缩水了一半,根本达不到30公里。预计美国的增程型海麻雀导弹,情况会好一些,但好不了太多。在红海护航作战中,面对各种反舰导弹、无人机等袭击,无论是美国的增程型海麻雀,还是欧洲的紫菀15,都面临了力不从心的问题。由于射程和动能不足,拦截效率大大降低。 在很多情况下,欧美舰艇,不得不需要,直接发射紫菀30、标准2等中远程防空导弹,执行拦截任务。以法国的阿基坦级护卫舰为例,一场护航行动下来,直接打光了所有的紫菀30防空导弹。所以说,一坑四弹技术,在实际作战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高强度作战模式下,作战效率大大降低,也是非常真实的情况。
其实,早在2022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一坑四弹技术。我国推出了FM-3000N防空导弹,具备一坑四弹能力。国产垂发系统的每个单元,能够装填4枚。最大射程45公里,从射程来说,已经接近美国的增程型海麻雀导弹。但是,对于一坑四弹技术,截至目前,解放军海军并没有使用。因为,一坑四弹技术,缺点和优点,都非常明显。 与一坑四弹技术相比,解放军海军,反而更加喜欢使用红旗16中程防空导弹、红旗9远程防空导弹。以红旗16防空导弹为例,最大速度4马赫,最大机动过载超过35G。红旗16C型,最大射程70公里。红旗16FE型,最大射程达到了160公里,已经超过了欧洲的紫菀30,接近标准2后期批次的水平。同时,红旗9B防空导弹,最大速度6马赫,最大射程260公里。
除了无法一坑四弹,红旗16、红旗9两种防空导弹,基本上没有任何缺点。最近两年,日本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武器装备发展,那就是23式防空导弹。日本开始为各种大中型护卫舰、驱逐舰,装备23式防空导弹、23式防空导弹,只能一坑一弹。在布局、框架设计上,与我国的红旗16、俄罗斯的施基利,非常相似。
由此可见,对于一坑四弹的真实作战效果,各国都在评估和权衡。尤其是在大规模、高强度的海空战模式下,依靠一坑四弹技术,到底能有多大的效果。解放军海军,一直没有采用一坑四弹技术,或许已经想通了这一问题,自己的实际作战任务,根本不需要。 052D型、055型驱逐舰俯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