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冬天,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下飞机第一件事,就是把一封信交给毛泽东。 这封信来头不小,写信的是一个名叫“赤英”的女孩,想打听自己在中国的亲人。 毛泽东拿到信后,一下子愣住了,随即反应过来,冲出口一句话:“她还活着?”朱德的女儿,朱敏,失联五年,这封信居然是她写的。 朱敏是朱德和贺治华的女儿,1926年出生在苏联莫斯科。 刚会走路没多久,就被送回成都外婆家,她小时候身体不太好,动不动就犯哮喘。 1940年,经周恩来、邓颖超安排,朱敏被接到延安。 当时她才十四岁,朱德已经是总司令了,可父女俩的团聚只维持了半年。 日本战火烧得太猛,为了保护孩子,朱德决定把她送回苏联继续读书,还专门给她改了名字,叫“赤英”,寓意是“红色的英雄”。 朱敏到了苏联后,一开始是住在疗养院,没过多久就被卷进更大的战火。 1941年,德军闪击苏联,白俄罗斯很快失守,朱敏所在的疗养院也沦陷。 她和十几个孩子被德国兵带走,一路折腾着送进了东普鲁士的集中营。 她当时年纪不大,个子小,身子骨又弱,在集中营里吃不好、睡不好,天天担惊受怕。 朱敏把父亲送她的列宁勋章藏在衣服缝里,她从不提自己是谁,只说是中医的女儿。 这么一说还真管用,德军觉得她没啥价值,没费太多力气。 她靠着这点聪明和忍耐,一直熬到1945年苏军攻入德国,集中营被解放。 她被送去治疗,又重新回到苏联莫斯科,可她不敢暴露身份,也没人知道她就是朱德的女儿。 在红十字会登记时,她偷偷留下了一个信封。 她写了一封信,地址模糊,只写了“请帮我联系中国的父亲”,落款是“赤英”。 这封信一搁就是好几年,战争结束,苏联事务混乱,信被放在红十字会一堆未处理的材料里。 一直到1945年底,毛岸英在莫斯科替父亲处理回国手续,无意间被人叫住。 对方说,有封中国孩子的信,看看他认不认识。 毛岸英接过信一看,心里咯噔一下,这个名字,他听毛泽东提起过。 毛岸英回国的路上,一直惦记这事。刚到延安,顾不上休息,立马把信交给了毛泽东,毛泽东一看,坐不住了,立刻去找朱德。 朱德接到信,手都在抖,他一直以为女儿死在战火中。 1943年,苏联有一次飞机坠毁,有人说里面有个中国孩子,他当时就以为是朱敏,还写了一首诗,“吾儿敏儿,生死未卜”,从此心里一直难过。 这次看见信上的笔迹,他一下子认出来,那就是他女儿。 朱德当晚就联系了苏联医疗队,托人查找赤英的下落。 几个月后消息来了,说朱敏人还在莫斯科,在学校上学,身体恢复得不错,但一直没有公开身份。 是学校的政委劝了她很久,她才透露自己叫朱敏,是中国的孩子。 她那时候已经十九岁了,比出国时大了一圈,她说自己不急着回去,还想把学业读完再回国。 朱德没有催她,只托人带去几张照片,还写了一封信。 信里没提太多政治,只问她身体好不好,学校吃得惯吗,有没有朋友,还说“爸爸每天都想你。” 五年后,也就是1950年夏天,朱敏终于回到中国。延安已经变了样,但朱德还在那里,父女俩在分别十年后重新见面。 她比照片上瘦一点,但眼神特别坚强,朱德看着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抱了她很久很久。 这件事很少被公开说起,但在很多老一辈人心里,这是个特别的记忆。 战争不光让人流离失所,也让很多家庭生死难测。 朱敏从“赤英”这个名字里活了下来,也终于在和平到来时找回了自己的身份。 这封信,一开始没人注意,最后却成了父女重逢的唯一线索。
1945年冬天,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下飞机第一件事,就是把一封信交给毛泽东。
潮咖聚星光
2025-04-21 12:06:05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