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紧盯着中国空军的建设,他们最近又声称一款新型预警机已经服役。知名美国军事媒体《战区》将这种新型预警机称作空警-700,并表示该机的服役标志着解放军的空中预警侦察能力进入了新的阶段。 网传照片显示,相比于采用三面相控阵雷达设计的空警-500,空警-700用的是双面阵雷达。 《战区》的美国专家分析认为,空警-700会放弃在空警-500、空警-2000上应用了十几年的三面阵设计,说明解放军对空警-700的反隐身能力有更高的需求。 隐身战斗机说到底不是真的隐身,只是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压缩雷达的探测距离。这个压缩比例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数值,针对不同波段的雷达信号也有着或好或坏的效果,同时隐身机相对雷达的朝向也会影响最终的探测结果。 预警机想要发现隐身战斗机,办法不外乎那么几种。 增加雷达的尺寸功率以延长探测距离;让雷达使用米波等可以有效探测隐身战斗机的频段;或者干脆派遣2架或更多预警机从不同方向探测目标,让对方不管怎么机动都会把行踪暴露给另一架预警机。 空警-700预警机会采用双面阵雷达设计,就是为了在运-9的机体上整合更大尺寸的雷达。三面相控阵雷达固然有着不需要旋转即可实时探测机体周围360°空域的信息刷新优势,但这个设计的代价是每个阵面的尺寸都受到了限制。
相控阵雷达的天线尺寸受限制,也意味着雷达的探测距离会受到限制。 在以伊尔-76运输机为平台的空警-2000预警机上,这个问题还不是很严重。伊尔-76运输机的体量足够承载更大尺寸的雷达,进而提高单个阵面的尺寸。但在以运-8/运-9为平台研制的空警-500运输机上,三面阵设计的劣势就被进一步放大。 虽然空警-500预警机对比外国同行仍然不落下风。可在将改进型五代机、六代机等因素考虑进去后,空警-500也开始有些跟不上时代了。所以在研发新一代预警机时,更大尺寸的雷达是一个必需品。 想要在运-9平台上整合符合标准的雷达,那么留给中国空军的选择就只剩下了两个。一个是双面阵设计,另一个则是更极端的单面阵设计。美国的E-2D“先进鹰眼”和中国的空警-600两款舰载预警机,因为平台更小,所以用的是更极端的单面阵设计。
除了更大尺寸的雷达外,空警-700机体上加装的一系列光电和红外传感器,也是该机进一步加强反隐身性能的证据。 还是那句话,隐身战斗机并非真的隐身。不光会在大功率的雷达照射下显形,也会被各种光学仪器,特别是红外热成像设备探测到。 战机发动机喷出的尾焰就是巨大的红外源,机体在高速飞行时,也会和空气摩擦产生热量。这些热量会让隐身战斗机在热成像设备中闪闪发光,现有最先进的热成像设备,据说已经可以在近200公里的距离上发现F-22战斗机,天气晴朗时的效果有时候比雷达还好。
空警-700就在机鼻位置安装了类似的红外热成像设备,而这个设备除了能够探测隐身战斗机外,也可以用于探测弹道导弹,起到战略预警的作用。 此外,使用运-9机体作为平台,也可以视为解放军加强空警-700反隐身能力的决策之一。 正如前面提到,2架预警机互相配合,就能把隐身机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不过想要建立起一套可以有多个预警机配合的反隐身探测体系,前提之一就是预警机本身得便宜,具备大规模生产采购的条件。 此时,成熟可靠性价比高的运-9运输机,就可以显著减少空警-700预警机在生产过程中的平台成本。再考虑到运-9平台的生产速度,空警-700不光在成本上具备优势,还能够快速成军,在短时间内扩大机队规模,以完善中国空军的空中预警侦察体系。
不过话又说回来,运-9平台和空警-700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优点,但这并不意味着空警-700可以包打一切。受制于平台尺寸,空警-700最多也只能替代空警-500,担当战役级预警机的职能。空警-2000这种战区级预警机的地位,仍然无法被撼动。 好在,已经有开源情报显示中国正在基于运-20 运输机研发新一代大型运输机。同时有卫星照片曝光,中国某研究所正在地面上测试一款更大尺寸的预警机雷达。 外界将其称为空警-300,而这也意味着中国空军的预警机机队将在不远的未来,迎来全面升级。战役级有空警-500、空警-700互相搭配,战区级有空警-2000、空警-3000强强联手,共同组建起一张针对隐身机的天罗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