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写的5000字的东风日产N7全面评测,我就在想这车该定多少钱了。
我有一台飞凡F7,大家都知道的,会情不自禁的潜意识的对比一番。看到东风日产N7,我总觉得这能不能打得过飞凡F7?
飞凡F7的车长5米轴距3米,后驱布置,前双叉、后五连杆的E1铝合金布置,机械布置上几乎拉到满了,除了没有智能冗余。
看到东风日产N7,车长4930mm,轴距2916mm,这个比例,我心想这不会是前驱布置吧?结果真的是,那这个架构在规划之处的定位就是偏经济家用的了。
一时间我找不到对齐上汽的哪个架构,倒是想到了东风汽车的量子S2架构,这个架构本身也跟Ariya有千丝万缕。
额外说一句,Ariya是我非常喜欢的日产纯电SUV,舒适性绝佳,确实有当年日产大沙发的实力。
我推荐过很多朋友试驾,包括王晓鹏,评价都很顶。当时是借现在在智己的刘露的面子。问题也比较明显,能耗太高,尤其四驱版,架构本身的上限也不算高。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东风日产N7承袭日产艾睿雅,那舒适性表现确实可以期待一下。
回到正题。
飞凡F7的问题是E1是个性能平台,硬要在那么极限的空间内做出舒适的产品,结果还真让他们做出来了---纯电动车做运动容易做舒适难,悬架行程空间受限的话就更难了---底盘甚至是上汽有史以来最好的。
现在我那么多车,我开的最多的最喜欢的就是飞凡F7。
飞凡F7的电机是250kW,和智己完全版本的250KW主要区别是IGBT。尽管如此,飞凡F7和飞凡R7依旧是单电机加速最快的,而且可以支持连续50次的零百加速不衰减。
这台电机来自博世,早期某些批次有些质量问题,后面也都改掉了。对比之下,东风日产用了一台200千瓦的。
飞凡F7智能化硬件配置上应该还能打,但是占不到东风日产N7的便宜。毕竟一个已经一年多没OTA的车机系统,硬说好,就该挨黑枪了。
飞凡车机只能等上汽和OPPO好好融合,看能不能更新吧。东风日产N7选择智能化这条路很对,比大多数车企都好,但是这种印象还要继续强化。
剩下的,东风日产N7整台车的定位和技术就跟飞凡F7思路一模一样了。
座椅,东风日产是沙发厂,上汽集团下面的延峰也是座椅专业户,飞凡F7的座舱核心住主要就是这套座椅。
专门为纯电动车开发的低臀点座椅,比极氪001和蔚来ET都更宽的承托面,除了比不过迈巴赫的那款,这个座椅在当初也有赫赫威名。
转向机构上,飞凡F7是E1的apa,上汽E2的产品,比如MG ES5、飞凡R7、荣威D7 DMH老款是DP。平均线上看,东风日产N7有优势,但没有特别大。
东风日产N7上的防晕车,我不知道具体情况,成本如何。
飞凡当初承接了上汽研发总院的舒缓驾驶系统,取名湾域,横向纵向各一套,成本我记不清楚了,大概7000多,集成了舒适制动、弯道稳定,遇到横风就能主动调整两侧轮胎扭矩,做到更平稳和更自信。
基于这套系统,飞凡F7后期在无极模式之后更新了舒缓模式。
这套模式说白了,为了乘客体感更好会限制动力输出,舒缓模式既是飞凡F7最舒适的模式,也是加速最慢的模式,在抗点头方面,同级确实很难找到对手。
当时岚图的工程师一直想借我这台车做对标,就是因为他们也非常认可飞凡F7的舒适性。
即便如此,即便飞凡F7如此用心,后排舒适性依旧比不上前排,存在等级差。下次你打到飞凡F7,就不要坐后排了,去前排试试,一致性不足,确确实实存在,这还是后驱产品,前驱表现会更明显一些。
飞凡F7入门是77度上汽时代的三元锂,躺式电芯,享受烧一赔一,能耗也是出奇的低,我单电机版本一般是在16左右,90度电池实实在在跑500公里,很强了,我很满意。
轮胎是米其林PS EV,后期想降本选择佳通,没来得及,就合并了。
至于智驾…PP-CEM那时候挺好,后来不是不做了嘛。东风日产的Momenta 5.0表现肯定不会错,应该只是顶配上有吧?
我说这么多,不是说东风日产N7不行,而是像飞凡F7这么牛逼的车型最后都一塌糊涂,可见新时代产品是基本功,更关键还是东风日产能不能合力,高层方向能不能统一,策略能不能改变。
就像刘老师说的,你们找的媒体都在静态表达,像刘老师这种怀着热情洋洋洒洒5000字的媒体太少了。少就只有声量,没有销量。
文章的说服力不在于文字,而在于字里行间的感情。
流星雨
测评都是骗人的玩意谁相信那。自己直接去感受就和一个菜一样一些人说味道好不错,另一部分人说不好吃辣受不了。
用户41xxx70
飞凡,老子都没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