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撑不住了?裂缝漏气+缺钱,危险到顶了! 最近NASA的一个警告,让全球航天迷都捏了把汗——国际空间站,这个人类在太空的“老邻居”,正进入它“最危险的时期”。 裂缝、漏气、缺钱,三大危机像三把刀悬在头顶,连NASA自己都急得直搓手,这到底咋回事? 老空间站的“病危通知书”:漏气裂缝成家常便饭 国际空间站从1998年开始建造,2011年完成全部装配,原本设计寿命15-20年。 可如今它已经“超期服役”近10年,活成了太空中的“老寿星”,却也成了“病秧子”。 最让人揪心的是漏气问题——这毛病从2019年就开始冒头,当时漏的还是存放垃圾的区域,大家没太当回事;2020年NASA说处理了,结果根本没根治。 到了现在,漏气速度越来越快,每天漏掉的空气比标准量多2到2.5磅,今年4月甚至一天漏了3.7磅! 就算紧急用密封剂、胶带补漏,漏点还是像打地鼠似的冒个不停。 更吓人的是裂缝。 NASA查了一圈,发现空间站有4处明晃晃的裂缝,还有50处“隐患点”——这些地方看着没事,保不齐哪天就裂开。 2013年太阳能板被太空碎片砸出损伤,2016年窗户出现细纹,后来更是这儿裂一块那儿漏一点,宇航员天天跟“太空补锅匠”似的修修补补。 最离谱的是,有次漏气得靠漂浮的茶叶才找到源头——茶叶飘到漏点附近会被吸走,这法子听得人直冒冷汗。 钱不够+合作崩,老问题越滚越大 按理说,超期服役的空间站更得砸钱维护,可NASA现在偏偏“兜里没钱”。 特朗普政府要砍20%预算,去年光运营维护就花了9.93亿美元(约72亿人民币),运货送人又砸了16.3亿(约119亿人民币),现在还要给SpaceX的脱轨飞行器掏超10亿美元,钱根本不够分。 NASA安全小组急得直喊:“再这么抠,连正常操作和紧急撤离都保不住!” 钱紧就算了,美俄合作还“闹别扭”。 漏气最严重的“星辰”号模块过渡舱,是美俄共管区域,可两边专家对漏点原因、处理方案吵得不可开交。 俄罗斯试过修补,效果却差强人意;美国觉得“俄方不够积极”,俄方又嫌“美方数据不透明”。 本来该一起修空间站,现在倒像在“踢皮球”,漏点越拖越多。 马斯克要“放弃”,宇航员急了:我们还在上面! 面对这摊子烂事,马斯克最先跳出来喊“放弃”。 他说空间站“使命完成”,不如提前脱轨,把钱省下来搞火星探索。 可这话把宇航员们气坏了——现在空间站里还有人住着呢! 最近就有2名美国宇航员坐波音飞船上天,结果飞船出问题,被迫在空间站“滞留”,得等到明年2月才能坐SpaceX的飞船回家。 他们每天看着墙上的裂缝、闻着漏的空气,眼窝凹陷、瘦得脱相,还得反过来安慰家人“别担心”,想想都心酸。 网友们也吵翻了:有人说“早该退役了,修修补补太危险”;有人骂“美国当年搞‘沃尔夫条款’不让和中国合作,现在自己玩不转了吧”;更多人盯着中国的“天宫”——国际空间站要是撑不住,“天宫”就是人类唯一在轨的空间站。 想想2011年美国用技术优势搞封锁时,哪能想到今天会是这局面? 老空间站的谢幕,给我们啥启示? 国际空间站的危机,是“老”出来的,也是“作”出来的。 硬件老化是自然规律,但预算砍得太狠、合作闹得太僵,让问题雪上加霜。 更扎心的是,美国工业体系“空心化”也拖了后腿——波音这种老牌承包商,飞船都能出质量问题,宇航员被迫滞留,这哪像“航天强国”该有的样子? 反观中国空间站,从设计到建造全自主,没有“超期服役”的焦虑,更没有“卡脖子”的隐患。 网友说得好:“以前看国际空间站觉得‘高大上’,现在看咱们的‘天宫’,才明白啥叫‘稳稳的幸福’。” 国际空间站的故事,像面镜子——太空探索从来不是“砸钱就能赢”的游戏,长期投入、国际合作、技术自主,少了哪样都玩不转。 当老空间站最终坠入大气层时,希望它的谢幕,能给人类的太空征程提个醒:团结和踏实,比“赶时髦”重要得多。
国际空间站撑不住了?裂缝漏气+缺钱,危险到顶了! 最近NASA的一个警告,让全球
毅尧评美好的时尚
2025-04-22 11:22: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