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关键时刻,中国、阿根廷用一纸协议续签抽狠狠打脸美国。被尊为“特朗普头号粉丝”的阿根廷总统米莱这次为何站队中国,和特朗普唱起了反调? “贸易谈判进行得很顺利!截至目前为止有超过50个国家来到白宫,和我们进行贸易谈判。”日前,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得意洋洋地对外宣称。 按照另一位美国高官,财政部贝森特在本月早些时候的说法,他们的阴谋已经得逞,目前的中方,已然陷入特朗普布下的“陷阱”当中。 这两位陆续表态,其中暗含的意思很明显:中国中计了。下一步就是美国率领几十个在关税大棒之下屈服的国家来围堵中国,让我们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不过,向来“人狠话不多”的中国马上用实际行动证明特朗普政府高官的众口一词,不过是无可奈何之下没有实际意义的极限施压把戏—— 日前,南美国家阿根廷顶住压力与中国续签即将到期的“双边互换协议”。那么,这一纸协议是怎么打脸美国的,又会给中阿双方带来什么好处? 美东时间4月5日,特朗普刚任命的“拉美特使”卡罗内刚刚放言“阿根廷得结束跟中国货币互换,否则不支持IMF贷款。”这才刚没几天,中阿续签货币互换的协议就出来了。 事实证明,美国政府滥征关税企图孤立中国的阴谋,已然实质性破产。不过,相比于所谓“打脸”特朗普,我们更看重的,是这协议续签给双方带来的实质性好处。
所谓货币互换协议,举个例子说就是就是:比如中国和阿根廷,在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下,阿根廷想和中国做生意,是怎么结算的呢?很麻烦,他们得先把自己的官方货币比索换成美元之后,才能购买中国商品。 现在中阿签订协议,比索就可以直接买中国产品,不必通过美元这个“中介”了。如此一来,双边贸易不涉及美元,这极大缓冲了中阿自身的外汇储备压力。当然,这只是协议续签“好处”中的冰山一角。 尤其是对于米莱政府而言,此番弃暗投明,对整个阿根廷经济可谓百利而无一害。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阿互换协议续签,解了米莱的燃眉之急:他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大笔贷款即将到期,如果手上没有足够的美元还债,阿根廷会如何?
参考曾经的希腊和委瑞维拉。外资出逃、汇率大跌这都是小事。经济倒退几十年的后果,米莱是承受不起的。这时候中阿续签本币互换协议,让阿根廷有足够的美元储备还债。 那么,中国能从中获得什么切实好处呢?毕竟按照阿根廷这通货膨胀速度,比索实在是“不值钱”。 但是也没关系,像阿根廷这种拥有着诸多优质农产品的国家来讲,这一点根本不用愁。比如优质大豆、牛肉之类完全可以折算成“现金”来抵债,这就彻底消除了中方在这份协议中的风险。 需要强调的是,除了现实层面外,中方还借由这次协议续签收获了战略层面的利益:在反对美元霸权、促进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完成续签后,中外资金往来项目上,人民币结算的比例会进一步上升,越来越多国家摆脱美元体系桎梏,这无疑是对全世界都有利的好事儿。 至于米莱这位坚定的“自由主义者”在几年前竞选的时候,也是对中国有过出言不逊的。 那么这一次,为何从所谓“特朗普头号拥护者”成了反对者,这倒很好理解。一句话概括就是:当了家,才知道柴米油盐贵。 米莱这人吧,之前“有样学样”地跟着特朗普大搞行政改革,“退群”方面也不甘人后。但随着美国滥施关税威胁全球、触及了阿根廷自身的核心利益,这位“离案MAGA”总算是清醒了不少。
事实证明,当特朗普挥起关税大棒,搅得全世界一片混乱的时候,中美里面只有我们伸出了援手。米莱推崇备至的特朗普呢?只会趁乱落井下石。两相比较之下在中美之间“站队”中国,这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做出的选择。 不过,受困于地缘因素、经济结构制约,指望着米莱带着阿根廷“全面投效”也是不现实的。当然,美国大敌当前的情况下,我们也不会全指望着这些所谓“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