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写作真能改变命运 现在爱好写作、能够写作的人,已经数不胜数。这要搁在4

悦悦文化 2025-04-22 15:58:55

那时候,写作真能改变命运 现在爱好写作、能够写作的人,已经数不胜数。这要搁在40多年前,是能改变命运的。 我接触过很多这样的人,这些人现在的岁数,多数在65岁以上,他们多数是农家子弟,上过高中或初中,因为爱好写作,被视为“笔杆子”,调进机关,成为体制内的人。 在江苏盐城,这类人特别多。30来年前曾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盐城的这个群体,文中写到的部分人,后来我还打过交道,比如几个县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苏南也有不少。有一位后来担任江苏镇江某县(后来改区了)副书记的老兄,还兴致勃勃地给我讲述过写作改变他命运的故事—— 他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不过喜欢写作,当然不是搞文学创作,而是写报道,写本村的人和事,然后投稿到县广播站。 有一天,他正参加生产队劳动,田头的高音喇叭开始播出新闻,忽然他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本站通讯员***报道…… 这是他写的报道第一次被采用。 之后他又写了很多,不少被采用了。这就引起当时公社干部的注意,把他调到公社。从此他的命运就发生了变化,一直干到县里的副书记。 这些都是上世纪70年代末的事情。那时候能写东西的人太稀罕了,恢复高考后考进大学的人还没有毕业,县、公社两级能写文章的人又太少,只要你能写,哪怕是几篇报道,就能被人看中。 我老家浙江上虞有两个当年最著名的“文人”,就是写报道的。 当然,也有写小说而改变命运的,余华就是因此由牙医而变成文化馆工作人员的,苏南有不少乡土作家,因为在刊物上发表过作品,很快改变了身份,比如江苏金坛有个叫葛安荣的,他就是因为会写小说而成为文化干部的。 现在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了,李娟写得这么好,还得了鲁迅文学奖,据说也只是借调进了文化机关,当然她后来还是不干了,纯靠写作吃饭,而且吃得很好。 说完,贴字二纸,今儿写的。

0 阅读:0
悦悦文化

悦悦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