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年,正熟睡的张廷玉被夫人喊起来:“老爷快醒醒,皇帝驾崩,家家户户都挂起了

菖蒲繁花居 2025-04-22 17:11:29

1722年,正熟睡的张廷玉被夫人喊起来:“老爷快醒醒,皇帝驾崩,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白幡。”张廷玉吓坏了:“什么?皇上驾崩了?”夫人见张廷玉还在犯迷糊,便赶紧对着他说:“你赶紧起来吧!报信的还在外面等着老爷呢!” 张廷玉出生于康熙十年,家中庭院环绕着桐城连绵的青山,书香气息弥漫。他的父亲张沐在当地设馆授徒,案头常年堆满经史子集。年幼的张廷玉常跟随父亲,坐在低矮的木凳上,手握毛笔临摹字帖,墨香伴着窗外的蝉鸣。每日清晨,他跟随父亲在院中朗读《论语》,声音清亮,引来邻里侧耳。 康熙二十九年,张廷玉步入科举考场。考场外,秋风卷起落叶,考生们裹紧长袍,低声交谈。他端坐于狭窄的号舍内,纸页在烛光下泛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最终以优异成绩夺得进士。入翰林院后,他每日穿梭于高大的书架间,抄录典籍,整理奏章。深夜,院内灯火寥落,他仍伏案疾书,汗水浸湿了衣襟。 康熙四十年,张廷玉升任侍读学士,得以进入紫禁城。宫墙内的石板路被晨露打湿,他手持书卷,跟随皇子们出入南书房,步履稳健。雍亲王胤禛初见他时,他正低头整理文案,桌上堆满折子,纸页边缘被磨得发毛。胤禛驻足片刻,点头示意,随即转身离去。 康熙五十年,张廷玉擢升内阁学士。内阁中,铜炉内燃着松香,他与同僚围坐在长桌旁,逐条核对奏疏,间或抬头与人对视,确认细节。晚年康熙朝,朝堂暗潮汹涌,他每日步入内阁时,总低头快步,避开窃窃私语的同僚,专注于案牍之间。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的一个冬夜,京城被浓重的寒雾笼罩。张廷玉的宅邸内,书房隔壁的卧房寂静无声,唯有炭盆中偶尔迸出火星。他身着素色寝衣,沉沉睡去。突然,院外传来杂乱的脚步,仆人敲响门扉,声音急促。夫人推门而入,手中的油灯摇曳,光影在墙上跳动。她走近床边,俯身轻推他的肩头,急声道:“老爷快醒醒,皇帝驾崩,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白幡!” 张廷玉猛地睁眼,翻身坐起,棉被滑落至腰间。他揉了揉额角,喉咙干涩,低声问道:“什么?皇上驾崩了?”夫人将灯放在桌上,灯光映出她紧皱的眉头。她拽起床边一件青色外袍,递到他手中,催促道:“老爷快起来,报信的人还在外头等着!”窗外,隐约可见邻宅的白布在风中飘动,夹杂着低沉的哀声。 他匆匆披上袍子,鞋跟在地板上磕碰出声,踉跄走向前厅。厅内,报信的仆人跪在青石地上,头低垂,双手交叠,禀报道:“大人,宫中急报,皇上今晚驾崩,命大人速入宫中。”张廷玉站在门廊下,夜风吹过,袍角微微摆动。他抬头望向漆黑的天空,星光被雾气遮蔽,沉默片刻后,挥手示意备马。 马蹄踏碎夜色,他裹紧披风,穿过寂静的街道。街边已有白幡挂起,微弱的灯笼光在雾中摇晃。紫禁城的宫门在远处浮现,守卫手持长矛,肃立不动。他下马,步入宫门,靴子踩在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回响。 康熙驾崩后,雍正登基,张廷玉每日清晨入军机处,案上堆满奏疏。他提笔批阅,墨迹在纸上晕开,旁边茶盏早已凉透。雍正元年,他主持编纂《大清会典》,书案旁堆满竹简与纸卷,助手们来回搬运典籍,脚步轻而急促。他逐条核对,间或起身踱步,手指轻敲桌沿。 雍正十三年,雍正病逝,张廷玉跪于宫殿前,额头触碰冰冷的地面。乾隆即位,他继续留任军机大臣,每日步入养心殿,靴底磨出浅痕。乾隆五年,朝堂风向渐变,他低头翻阅奏章时,察觉同僚投来的目光多了几分审视。 乾隆十三年,张廷玉上疏请辞,双手奉上奏折,身体微微前倾。宫殿内,香炉青烟袅袅,乾隆端坐龙椅,目光冷淡。次日,上谕传至府邸,字迹刚劲,斥其失礼。张廷玉立于书房,展开谕旨,手指停在纸边,久久不动。 乾隆十五年,他获准致仕,乘轿返回桐城。轿帘半掀,田野风光映入眼帘,农人弯腰插秧,远山青翠。他归隐故里,每日焚香读书,庭院中石桌旁摆放一盏清茶。乾隆二十年,他于家中去世,案头留下一卷未完的书稿。死后,乾隆下旨恢复其配享太庙,旨意送至桐城时,宅邸已门庭冷落。

0 阅读:0
菖蒲繁花居

菖蒲繁花居

给你想看的,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