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邓稼先刚回家,妻子黑着脸,气冲冲:“28年不回家,在外面养姑娘!所有人都知道,就瞒我一人!”邓稼先一愣:“听谁瞎说的?”妻子拿起扫帚:“还不承认。” 邓稼先,这名字一提起,大家脑子里蹦出来的就是“两弹元勋”,中国核武器的奠基人。可在1985年他回家那会儿,他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英雄,就是个28年没回家的丈夫,面对妻子许鹿希的“审问”,有点懵。他不是不想家,而是这28年,他把命都搭在了一个不能说的任务上。 他1924年出生在安徽怀宁,家里条件不错,父亲是清华、北大的教授,从小书香气熏着,长大自然爱钻研。1941年,他考进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跟着吴大猷、叶企孙这些大牛学本事。大学毕业后,他没闲着,参加过民主运动,1948年还跑去美国普渡大学读博士。1950年,他博士学位到手,没在美国多待,立马回国,进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那时候,他一心想着国家,不能老让人家欺负。 1958年,邓稼先的人生转了个大弯。他被调到核武器研究所,成了理论设计负责人。这活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得保密,连家里人都不能说他在哪儿、干啥。从那天起,他跟许鹿希的联系基本断了,28年里,他埋头在核武器研发上,带着团队啃硬骨头。条件苦得很,设备简陋,技术全靠自己摸索,可他没退缩。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炸响,代号“邱小姐”,成功了!三年后,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也试爆成功。32次核试验,他亲自参与了15次,每次都得顶着风险上。这成果让中国在国际上站稳了脚,可他自己呢?身体被辐射搞得一塌糊涂。 1985年,任务告一段落,他终于能回家了。28年啊,许鹿希在家等了28年。她不是不知道邓稼先在干大事,原子弹爆炸那天,广播里一报,她就猜到是他。可猜到归猜到,心里那股憋屈谁能懂?丈夫不在家,日子全靠她一个人撑,外面风言风语传得难听,她还得装没事人。邓稼先回来那天,她憋了28年的气一下子炸了,抄起扫帚就“审”上了。她嘴上说是“养姑娘”,其实哪是真的信啊,就是想发泄,想听他亲口说说这28年是怎么回事。 邓稼先呢,面对妻子的火气,反倒挺平静。他知道自己欠她的,也知道她不是真要打他。28年,他把青春、命都给了国家,回家后没几天,身体就撑不住了。早上捡个落叶都能疼得冒冷汗,许鹿希一看不对,硬拽他去医院。一查,直肠癌,还带着严重的辐射损伤。医生说,这病跟核试验脱不了干系。邓稼先倒没抱怨啥,他还跟许鹿希说:“‘邱小姐’让我得了这病,可她也让国家站起来了。”这话听着挺硬气,可哪个当妻子的听了不心疼? 病房里,他没闲着,跟同事于敏一块儿弄了份《中国核武器发展规划建议书》,手抖着签下名字。1986年7月,他动了大手术,许鹿希在手术室外等着,手帕都攥湿了。可惜,手术没成功,7月29日,他因为大出血走了,62岁。那天,北京天阴得厉害,医院里安静得让人发慌。遗体送走时,同事们站两边,低头不说话。墓地选了个山坡,碑上写着:“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邓稼先走了,许鹿希收拾他的东西,桌上钢笔还放着,墨都没干。她肯定难受,但她也明白,这28年,他没白忙。他用命换来的,是国家的底气,是后人的太平。可这代价,太大了点吧?不光是他,许鹿希这28年的等,也不容易。她没抱怨啥,默默撑着家,等着他回来,哪怕最后等来的,是他的病和走。 说起来,邓稼先这辈子,真没啥好挑的。他爱国,肯干,拿命拼。可想想也挺扎心,国家的事是大,可家里的日子咋办?许鹿希那句“28年不回家”,听着是气话,可不也是真话吗?他干的事伟大,可伟大背后,是家人的苦等和牺牲。这28年,他俩一个在外拼,一个在家守,谁都不轻松。
1985年,邓稼先刚回家,妻子黑着脸,气冲冲:“28年不回家,在外面养姑娘!所有
文山聊武器
2025-04-22 17:16:5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