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诺奖得主川端康成吞煤自尽,救护车上留下9字遗言,在场之人无不泪目。作为亚洲第二的诺奖得主,他曾以1句海棠花未眠,斩获无数女人的心。抚慰与温暖了无数人。可他自己,却为何会走上绝路呢? 川端康成1899年出生在日本大阪,家里条件不错,父亲是医生,还喜欢画画写诗,小时候家里挺有文化味儿。可惜好景不长,他两岁时父亲得肺结核去世,母亲带着他和姐姐搬到外婆家,没过一年母亲也走了。七岁姐姐被送去远方亲戚家,十岁外婆去世,十五岁爷爷也撒手人寰。短短十几年,他成了孤儿,寄人篱下。那时候的他,就像被生活扇了一巴掌又一巴掌,愣是没哭出声。 寄住在亲戚家,他没少受冷眼,有人当面说他“专门给人送葬”,这话多刺耳啊。他不吭声,躲进书堆里,翻着《源氏物语》那些老书,晚上点着小灯写点东西。文字成了他的避风港,也埋下了他后来作品里那种孤独又美的调调。 1917年,川端考进东京帝国大学,先学英文,后来觉得日本文学更对胃口,就转了专业。大学里他跟几个朋友搞了个《新思潮》杂志,聊文学聊未来,挺热血。毕业后,他又跟横光利一他们弄了个《文艺时代》,搞什么“新感觉派”,听着挺高大上,其实就是想用新方式写点不一样的东西。他的文章细腻得像在绣花,慢慢在日本文坛有了名气。 他的作品里总有种抓不住的美,比如《雪国》里的雪景,《古都》里的老城,还有《千只鹤》里的茶道,全都带着点淡淡的哀愁。1968年,他凭这几本书拿下诺贝尔文学奖,成了亚洲第二个获这奖的人。那句“海棠花未眠”火遍大江南北,尤其是女读者,觉得这话像挠心窝子似的温柔。可他自己呢?站在领奖台上,脸上笑得淡,估计心里也没多大波澜。 川端康成写爱情写得那么美,自己感情却一团糟。他谈过四次恋爱,每次都无疾而终。年轻时他喜欢过一个叫伊藤初代的女孩,两人订婚了,结果女方家里不同意,吹了。后来他又遇到过几个女人,有的不了了之,有的甚至连开始都没开始。他写过:“人生就是等一个人,等一件事,可我等不下了。”这话听着像自嘲,也像认命。 他后来娶了个叫秀子的女人,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没啥大起大落。可他心里那份空虚,估计谁也填不上。作品里那些美得让人心碎的感情,可能就是他想要却得不到的吧。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在自家公寓吞煤自尽,72岁。消息传出来,大家都懵了,这么个大作家,怎么就想不开了?有人说他有抑郁症,有人猜他是对战后日本社会失望,还有人说他身体不好,怕拖累家人。真相没人说得准,但他的经历多少能看出点端倪。 小时候亲人一个个走光,感情路上又没个着落,晚年看着日本从战后重建到经济起飞,他却觉得一切都变了味儿。他的作品里老有种“美的东西总会消失”的感觉,可能他自己也觉得自己活够了。他死前没留长篇遗书,只在救护车上说了句“路这么挤,真辛苦你了”,九个字,带着他一贯的温柔,也让人心里堵得慌。 川端康成走了,他的书没走。《雪国》、《古都》、《千只鹤》被翻成各种语言,传遍世界。读者读他的书,总能找到点共鸣,那种对生活既留恋又无奈的感觉,谁没体会过呢?他说过“美是短暂的,但记忆永恒”,这话刻在他墓碑上,也挺像对他一生的总结。 他用文字给别人送温暖,自己却没暖着自己。有人说他拿命换了文学的高度,也有人觉得他就是被孤独压垮了。不管咋说,他的故事让人唏嘘,一个能写出“海棠花未眠”的人,走的时候却那么安静。
1972年,诺奖得主川端康成吞煤自尽,救护车上留下9字遗言,在场之人无不泪目。作
卖蠢
2025-04-22 18:30: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