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72岁的茅以升妻子刚去世,他就和6个孩子商量,想要续弦,说出女人名字时,长子甚至放出狠话:那个女人进门,我们就断绝关系!但茅以升还是把女人接进了家,还多了一个女儿。 茅以升的名字在中国工程史上是个响当当的符号。他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全才,桥梁设计、施工、教育,他样样拿得出手。钱塘江大桥是他的代表作,建在惊涛骇浪的钱塘江上,当时日本人轰炸、国难当头,他硬是带着团队把桥修成了。后来武汉长江大桥又让他名声更上一层楼,那是新中国第一座跨江大桥,象征着国家从战乱走向复兴。这位老先生,年轻时意气风发,中年时肩负重任,荣誉加身,谁能想到晚年会跟“家庭破裂”这四个字扯上关系? 1968年,茅以升72岁。这一年,他刚刚经历了人生的大悲——妻子戴传蕙去世。戴传蕙跟他风雨同舟几十年,是他背后的支柱。丧偶的打击对任何人都不小,尤其是这样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按理说,他该在家颐养天年,儿孙绕膝。可他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决定:再婚。而且对象不是别人,是他的学生兼秘书权桂云。权桂云比茅以升小了整整30岁,这年龄差搁在当时,简直是天大的新闻。 茅以升不是一时冲动。他把6个孩子叫到一起,开门见山地说了这个打算。孩子们一听,反应激烈,尤其是长子茅于越,直接拍桌子放狠话:“那个女人进门,我们就断绝关系!”其他子女也没好脸色,觉得父亲这时候再婚,不但不合情理,选的人还这么年轻,太离谱了。在他们眼里,权桂云不是什么贤内助,而是“外人”,甚至可能是趁虚而入。毕竟,茅以升身份特殊,名利双收,谁知道这女人图的是啥? 可茅以升态度很坚决。他没被儿女的反对吓住,也没多解释,就这么把权桂云娶进了门。婚后不久,他们还生了个女儿,取名茅玉麟。这下,家庭彻底炸了锅。孩子们说到做到,跟父亲断绝了联系。从此,茅以升和6个子女形同陌路,曾经热闹的家变得冷冷清清。这件事传出去,外人议论纷纷,有人说他老糊涂,有人说他太固执,还有人说他为了自己开心不管儿女死活。 其实,茅以升为什么这么坚持,没人能说得清。他不是个随便的人,一辈子做事有板有眼。这次再婚,也许是他觉得自己还有权利追求点什么。72岁,丧偶不久,孤独感可能比谁都强。权桂云年轻、有活力,又是他身边的学生和助手,两人相处时间长,可能真有感情基础。他或许觉得,人生苦短,儿女大了,自己也该为自己活一把。可惜,这想法跟子女的期待完全撞车了。 子女那边也不是没道理。父母辈的文化里,丧偶后守节是常事,尤其是茅以升这样的公众人物,形象上得端着点。突然娶个比自己小30岁的女人,搁谁家孩子都得跳脚。更何况,他们刚失去母亲,心还没平复,父亲就急着“另起炉灶”,情感上接受不了。再加上权桂云的身份,学生兼秘书,年龄又小,难免让人怀疑她的动机。孩子们可能觉得,这是对母亲的背叛,也是对家庭的拆散。 这场冲突的核心,其实是家庭和个人选择的碰撞。茅以升想要晚年的陪伴,甚至一个新开始,可子女想要的是家庭的完整和父亲的“老派”形象。两边都没错,但也没法妥协。结果就是,茅以升得到了新妻子和新女儿,却失去了6个孩子。家庭破裂成了他晚年挥之不去的阴影。 更让人唏嘘的是,权桂云没陪他多久。婚后没几年,她就去世了,具体原因没太多记载,但这无疑又给茅以升一记重击。新生的女儿茅玉麟还在襁褓中,他一个70多岁的老人,独自带着孩子,身边却再没亲人。6个子女铁了心不回头,曾经的父慈子孝彻底成了过去。他晚年的生活,就这么在孤独中慢慢熬着。 1989年,茅以升去世,享年93岁。他走的时候,留下的是桥梁工程的丰碑,可家庭的裂痕却再也没能修补。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还在,可他跟子女之间的“桥”早就塌了。有人说他晚年可怜,有人说他自找的,但谁也否认不了,他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不是神。他用一生证明了自己的才华,却在最后用一个决定,暴露了人性的复杂。
1968年,72岁的茅以升妻子刚去世,他就和6个孩子商量,想要续弦,说出女人名字
卖蠢
2025-04-22 18:41: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