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冬梅:北宋衰落是因为官僚们从“士大夫”转变成了“工具人”! 历史学家赵冬梅教

松鼠的笔记 2025-04-22 23:33:49

赵冬梅:北宋衰落是因为官僚们从“士大夫”转变成了“工具人”! 历史学家赵冬梅教授认为,北宋衰落的核心原因其实是——北宋中期的“法家化转向”。 宋仁宗时期,北宋建立起了一套君臣合作的儒家政治模式,但从1063年英宗即位开始,直到1086年司马光离世,这24年间北宋政治从儒家模式转向了法家模式。对士大夫而言,他们被改造成变法工具,变得偏执激进且丧失了应变能力。对皇帝而言,一度被礼法约束的皇权从笼子里走了出来,持续膨胀。从君臣共治到皇权做大,一系列“法家化转向”使北宋无可避免地衰落下去。 “对于宋代历史,无论我们怎样粉饰北宋文人的地位。都无法回避一个问题,那就是宋朝仍然是帝制时代的一个环节,皇帝是这一切的核心,皇帝的年龄、性格、家庭关系都是影响历史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看历史时总想着推演大趋势、总结大脉络,但很多时候历史其实是由偶然推动的。” 我们要想弄明白宋朝是为何衰落的,关键还得回到皇帝本身上寻找。 宋英宗是开启北宋衰落的第一环,也是开启北宋“法家化转向”的第一人! 宋英宗是仁宗的养子,本没有资格继承皇位。只因仁宗的三个儿子早夭,所以才由其继承皇位。 英宗继位前在皇宫里过得并不好,甚至出现过饮食供给中断的情况。 所以他对仁宗并没有什么感情,当仁宗去世后。他想给自己的生父恢复名分,尊其为皇考。 但是作为继子,他不能如此直接。于是下令群臣讨论,在那个儒家礼制占主导的时代。结果可想而知,反对意见显然更多。 但英宗哪管你这个,他果断将那些反对自己的人赶出了权力中心,转而提拔那些迎合自己的人。 至此,北宋的政治风气发生了变化。仁宗时期相对平稳的政治风气被打破了,皇帝开始和大臣硬碰硬。官员群体内部也出现了分化,官员当中涌现出了一批人,他们善于迎合皇帝的心思,支持皇帝扩张权力。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的变法则更加剧了这一风气。变法期间,为了让变法顺利推行下去。王安石和宋神宗只能“变本加厉”的任用支持自己的人和坚决打击反对自己的人。 原本和士大夫分享的权力,开始向宰相和皇帝聚集,皇权专制越来越赤裸。官僚群体也开始变质,从“士大夫”转向为“工具人”。 神宗驾崩后,哲宗即位。因为皇帝年幼,由太皇太后摄政。于是太皇太后便邀请资历很深的司马光还朝主政。 司马光希望能让宋朝重回仁宗时期的宽容政治风气,所以他鼓励官员大胆批评,哪怕是批评他自己也可以。但很可惜,经历了变法时代,如今站在朝堂上的群臣已经是矛盾重重、党派林立的工具化官僚。他们已经失去仁宗时代就事论事、宽容妥协的大局观和中庸之道。而现在司马光放任官员大肆批评,反而推动了党派争斗的公开化。 而事实上,连司马光本人也是无法做到宽容妥协、就事论事的。他本身就是顶着资深反对派的名号“出道”,所以当有人提出变法也有可取之处时,他也会本能地表示反对。而那些支持变法的人,也会失去与司马光平等交流的机会。 ——赵冬梅《大宋之变》 北宋社会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松鼠的笔记

松鼠的笔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