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话音刚落,不到24小时,印度对美妥协,宣布对中国钢铁加税

青衣不语 2025-04-23 09:04:33

中方刚发出警告,印度就对美国妥协,宣布对中国钢铁加征关税。那么,为何印度会在此时选择“低头”?其举动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针对美国准备在关税谈判中向其他国家施压,要求他国限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以换取美方关税豁免一事,4月21日,中国商务部对此回应道,“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也得不到尊重”。发言人还强调,国际贸易不应成为霸权工具,中方不接受他国以出卖中国利益换取豁免的行径,并警告中方会采取对等反制。

然而,就在中方表态的同一天,印度突然对中国出手,对钢铁加征12%临时关税,立即生效,为期200天。至于其中的理由,印方称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不被廉价进口钢铁冲击”,而主要“冲击来源”就是中国。 有分析认为,印方此时宣布对钢铁加税,这一时间点耐人寻味。当地时间4月21日,美国副总统万斯抵达新德里,开启为期四天的访印之行,将重点推动美印贸易协议谈判。而在此之前,特朗普政府威胁对印度商品加征“对等关税”,要求其减少对华贸易依赖,印度选择此时行动,无疑是向美国递出“投名状”。 那么,印度真的准备好了承担“选边站”的代价吗?资料显示,中国是印度铁矿石最大买家,若中方反制,印度矿业将受重创;而美国“豁免”历来反复无常,2018年印度就因未能获得钢铝关税豁免,被迫在WTO起诉美国,最终无果而终。

再加之印度产业竞争力不足,加税虽能短期缓解本土企业压力,但长期将削弱技术升级动力。以类似情况的韩国、越南为例,他们加税后,本土钢铁业并未显著提升竞争力,反而推高下游行业成本。印度若沉迷保护主义,恐错失产业转型机遇。 因此,对印度来说,趁着美国打压中国的阶段配合一下,或许能在地缘和经济上“两头讨好”,但真正的问题是,这条路能走多远?要知道,中国连续八年稳居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牢固的经济纽带,同时,不只是贸易伙伴,中国还是全球供应链的中枢。 因此,与中国“脱钩”,说得轻巧,做起来却是大动干戈。英国财政大臣直言,“脱离中国市场将非常愚蠢”。广交会上,来自2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万名境外采购商蜂拥而至,这说明不是所有国家都愿意被华盛顿牵着鼻子走。

就连印度自身也清楚这一点,早在今年初,莫迪政府还高调宣传与中国在多边框架下的合作,频繁派代表出席包括上合、金砖在内的会议。印度一边希望成为“全球南方”的代言人,另一边又在关键时刻选择站队美国,这种“骑墙策略”在当前的大国竞争中,难免显得摇摆不定。 中方则态度明确:反对将贸易政治化,坚持多边规则。中国商务部指出,美国胁迫他国“选边站”违背WTO非歧视原则,破坏全球产业链稳定。同时中国一方面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反制美国单边措施,另一方面,深化与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合作,分散贸易风险。可以说,对一切的发生早有预判。 有分析指出,至于莫迪政府是否已经完全倒向美国?目前还言之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配合美国“制衡中国”的操作,如果没有长期战略思维支撑,只能是短期战术上的博弈,真正要想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有一席之地,靠打压对手换空间是不可持续的。 同时也应该看到,印度的妥协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美国霸权压力下,部分国家被迫做出短期利益选择,但这种策略难以持久——美国“关税大棒”已让盟友离心离德,印度若一味迎合,终将损及自身长远发展。

当下,全球产业链历经数十年形成,其韧性远超政治操弄。当更多国家认清“丛林法则”的危害,多边主义与规则意识终将回归主流。对于中国来说,只需要继续扩大开放、巩固产业链优势,便能以不变应万变,在风浪中锚定前行方向。

0 阅读:144

猜你喜欢

青衣不语

青衣不语

家国天下事,社稷一戎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