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搞垮苏联后,为什么没急着对中国下手?美国:不是不想,是不敢。很多人都一个疑问

情感励志故事 2025-04-23 09:55:26

美国搞垮苏联后,为什么没急着对中国下手?美国:不是不想,是不敢。很多人都一个疑问,90年代中美关系这么差,美国为何不在苏联崩溃后,趁机对中国下手呢,其实并不是老美不想,而是不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苏联解体后的烂摊子够美国喝一壶的。苏联虽然没了,但继承其衣钵的俄罗斯手里还攥着6000多枚核弹头,这可比中国的核武库吓人多了。美国刚把苏联熬垮,转头就得防着俄罗斯“回光返照”。 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空袭,俄罗斯二话不说,迅速派兵占领科索沃机场,这一举动直接把美国搞得下不来台。此外,俄罗斯在车臣地区的军事行动、对欧洲能源供应的把控,桩桩件件都成了让美国头疼不已的麻烦事。 再加上东欧剧变后,欧盟趁机搞起了欧元,直接挑战美元霸权。美国忙着收拾欧洲的“后院起火”,哪有精力同时对付中国? 其次,苏联内部民族间积怨颇深,经济发展也极不均衡,从这个角度来看,它走向解体几乎是难以避免的结局。 可中国自打秦始皇完成大一统,就始终是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到了90年代,改革开放的成果逐步显现,老百姓生活越过越红火,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的团结劲儿,可不是一般国家能比的。 美国在朝鲜战场上吃过志愿军的苦头,知道中国这头“睡狮”一旦被激怒,后果不是闹着玩的。 1996年台海局势剑拔弩张,中国果断试射导弹,精准命中预定海域。面对这雷霆手段,美国航母不敢再肆意妄为,迅速向后撤退200海里,这便是最好的证明。 再者,中美经济已经绑在一条船上了。90年代中国外贸年增长18%,到1996年中美贸易额就突破400亿美元。 美国企业在中国建厂、卖飞机、搞投资,赚得盆满钵满。比如波音公司,1995年卖给中国的飞机占其全球销量的10%。要是美国真跟中国撕破脸,这些企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克林顿政府也明白,制裁中国会让美国消费者每年多花140亿美元,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买卖,精明的商人出身的美国政客可不愿意干。 还有,中国的“太极推手”让美国有劲使不上。90年代中国奉行“韬光养晦”政策,闷头搞经济,尽量避免跟美国正面冲突。1991年苏联解体,中国马上承认了俄罗斯的合法地位,还跟东欧国家建立新型关系。 在国际上,中国加入WTO谈判、推动朝核六方会谈,把自己塑造成“负责任大国”。美国想找茬都找不到借口。 再看苏联,整天和美国在军事装备上你追我赶,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最终把自己拖入了泥潭。而中国却另辟蹊径,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凭借经济合作巧妙化解政治上的重重压力。 最后,美国自己也有“内伤”。90年代初美国经济衰退,克林顿上台后忙着搞“新经济”,推动互联网和金融产业,根本没心思打仗。1993年美国国会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把精力都放在整合美洲市场上。 而且,美国在中东的“石油战争”也没消停,1990年海湾战争、1998年“沙漠之狐”行动,都耗掉大量资源。再加上国内政治极化,民主党和共和党天天掐架,哪有精力搞对外扩张? 说白了,美国不是不想搞中国,而是算不过账来。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了“世界警察”,但摊子铺得太大,根本管不过来。 中国就像个“太极高手”,用经济合作化解军事威胁,用外交智慧避开直接冲突。等美国回过神来,中国已经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军事上也有了“东风快递”和航母编队,这时候再想动手,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法“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方针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外交

0 阅读:1
情感励志故事

情感励志故事

情感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