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早报》曾夸大报道的中国“非核氢弹”测试,本质上是一款常规温压弹,即“燃料空气炸弹”,与核武器毫无关联,更非突破性武器。
该试验采用氢化镁(MgH₂)作为核心材料,通过常规炸药引爆后释放氢气并剧烈燃烧,产生超过1000℃高温的火球,持续燃烧时间达2秒。整个过程与温压弹的爆炸机制一致,其显著特点是燃烧时间延长至TNT炸药的15倍,但爆炸速度降低,实际超压仅为TNT的40%。
这款基于氢化镁的“非核氢弹”可视为强化型燃料空气弹,而传统温压弹多采用环氧乙烷与铝粉作为材料,作用原理与本文所述的氢化镁“非核氢弹”并无二致。
相关研究论文已公开发表,可在知网检索到,标题为《爆炸强冲击对镁基固态储氢材料的能量激活反应试验研究》。
一个普通的储氢材料能量释放实验,最终被媒体渲染成核弹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