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我国与越南关系发展中颇为微妙的一年。一方面,我国通过恢复对越南供电,缓解了其能源危机,体现了睦邻友好的合作精神;另一方面,越南却在同年允许美国航母停靠港口,试图在中美之间搞平衡。然而,就在这敏感时刻,越南中部多乐省突发暴力袭击事件,与美国相关组织扯上关系,让越南的“竹子外交”蒙上一层尴尬阴影。
2023年5月,我国通过广西向越南北部输送电力,时隔7年再次恢复对越供电。这事儿可不是小打小闹,直接关系到越南的民生和工业命脉。当时,越南北部地区因为高温天气和工业化加速,电力需求蹭蹭上涨,国内发电能力却跟不上,停电成了家常便饭。 我国南方电网和越南电力集团签了协议,通过110千伏深沟至芒街联网工程,每月向越南供应3000万千瓦时电力,首阶段总计6800万千瓦时,电价定在每千瓦时0.47元人民币。这价格不算贵,算得上实惠,关键是解了越南的燃眉之急。 从数据上看,我国广西作为水电大省,日发电量高达1亿千瓦时,对越出口的这点电量只占产能的4%,对咱们国内供应几乎没啥影响。供电恢复后,越南北部工厂开工正常了,老百姓家里也不用摸黑过日子了。
更重要的是,这还惠及了不少在越投资的中资企业。越南的外商投资中,中资占比10%左右,稳定的电力对这些企业的生产至关重要。比如一些制造厂、加工厂,要是老停电,订单交不了货,那损失可不是小数目。 当然,我国这么做不光是为了赚钱,更有深层次的战略考量。2023年5月,中越两国舰船在南海岛礁附近差点撞上,气氛一度很紧张。 南海问题一直是两国关系里的“老大难”,但我国选择用经济合作来稳住局面,而不是针锋相对,这体现了咱们在处理地区事务时的克制和务实。供电合作既缓解了越南的电力危机,也给中越关系加了点润滑剂。外交上,这招儿挺高明,既展现了我国的大国担当,又避免了局势进一步恶化。
从更广的视角看,这也是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实践。通过能源合作,咱们不仅帮越南渡过难关,也深化了双方的经济联系。 美国航母停靠越南:美越关系升温的信号 就在我国恢复对越供电后没多久,2023年6月25日,美国“罗纳德·里根”号核动力航母高调停靠越南岘港,停留了5天,直到6月30日才走。这是越战结束后,美国航母第三次访问越南,选的还是岘港这个敏感地方——距离我国海南岛才270公里,地理位置摆明了有点“秀肌肉”的意思。 航母上5000多名美国水兵下了船,搞了些社区服务、体育比赛和文化交流活动,越南海军军官也登舰参观,双方还开了个联合研讨会。美国指挥官达里尔·卡多内说得挺好听,说这是为了“增进互信”。
这次访问是美越关系升温的标志。早在2023年4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就跑去越南,承诺给越南送巡逻艇,还推动两国关系升级。他在访问时放话说,美国要帮地区国家提高“海域态势感知能力”,应对所谓的“胁迫行为”。后来,美国还计划再给越南提供第三艘巡逻艇,帮他们加强海上力量。 到了9月10日,美国总统拜登亲自到河内,把美越关系直接升格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涵盖经济、贸易、安全和科技合作。美国公司甚至还计划在越南投16亿美元建半导体工厂。 越南这边呢,也乐于跟美国靠近。毕竟,在中美之间搞平衡是他们的“竹子外交”核心。6月初,越南总理范明政刚在北京跟我国领导人谈经济合作,转头就欢迎美国航母停靠港口。
这种两边下注的策略,乍看挺聪明,既能从我国这儿拿经济好处,又能从美国那儿捞军事支持。但问题在于,这种平衡不好把握,稍有不慎就容易翻车。美国航母停靠的事儿,难免让我国觉得有点刺眼。毕竟,岘港离咱们这么近,美军在那儿晃悠,谁看了不膈应? 从美国的角度看,这明显是“印太战略”的一部分。他们想通过拉拢越南,在我国周边织一张网,遏制咱们的崛起。航母停靠只是个开始,后续的军事援助、经济投资,都是为了把越南绑上美国的战车。但越南也不是傻子,他们知道完全倒向美国风险太大,所以一边跟美国眉来眼去,一边还得稳住跟我国的关系。 多乐省袭击事件:越南外交尴尬的插曲 就在美国航母停靠的风头正劲时,2023年6月11日,越南中部多乐省突然爆出一桩暴力袭击事件,差点把美越关系的“蜜月期”给搅黄了。那天,约50名袭击者拿着枪、刀和燃烧瓶,冲进Ea Tieu和Ea Ktur乡的警察局,造成9人死亡、2人受伤。他们还拦了一辆民用卡车,杀了司机,短暂劫持了3名人质。
越南公安部反应很快,迅速出动抓了65名嫌疑人,把人质救了出来。调查一挖下去,发现这事儿跟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注册的“蒙族支持组织”(MSGI)和泰国注册的“蒙族正义组织”(MSFJ)有关联。越南当局直接定性为“恐怖袭击”,指责这些组织煽动蒙族分离主义。 这事儿一出,越南可真是尴尬到家了。好不容易请来美国航母撑场面,结果自家后院起了火,还跟美国那边扯上关系。公众舆论炸了锅,不少人开始质疑政府到底在干啥。刚跟美国套近乎,就闹出这种丑闻,面子上实在挂不住。 美国驻越南大使马克·纳珀赶紧出来灭火,谴责袭击并承诺配合调查,但这阴影一时半会儿散不掉。越南政府想低调处理,避免跟美国翻脸,可国内民众的怒气和怀疑不是说压就能压下去的。
多乐省事件暴露了越南内部安全的一些短板,也让美越关系的“升温”打了折扣。越南想借美国的力量壮胆,但这次袭击提醒他们,跟美国走太近可能引火烧身。那些所谓的“蒙族组织”在海外活动多年,打着人权旗号干分裂勾当,跟美国某些势力关系暧昧。 这回事件一爆出来,越南不得不重新掂量跟美国的合作到底值不值。毕竟,国家稳定才是第一位的,外部支持再好,也不能拿自家安全开玩笑。 不过,这事儿也没彻底挡住美越关系的脚步。到了9月,拜登还是去了河内,把关系升了级。越南这边呢,一边处理袭击事件的后续,一边继续跟美国谈合作,尽量把影响降到最低。
2023年的这几件事,串起来看,就是越南在中美之间走钢丝的缩影。我国恢复供电,帮他们稳住经济,美国航母停靠,给他们撑了腰,但多乐省的袭击事件,又让他们摔了个跟头。越南的“竹子外交”听着挺高大上,说白了就是见风使舵,既不想得罪我国,也不敢跟美国闹僵。这种策略短期内有点成效,比如经济上靠我国,军事上傍美国,国际地位好像也提高了。 对我国来说,越南的举动咱们得看在眼里,但没必要反应过激。外交部发言人说得明白,咱们尊重越南的选择,但前提是地区和平稳定不能乱。我国继续用经济合作稳住中越关系,比如2023年12月两国签的联合声明,强调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这态度很明确:咱们不搞对抗,但也不会坐视挑衅。相比之下,美国那套拉帮结派、搞军事威慑的做法,反倒显得有点急功近利。 越南的未来,关键在于他们能不能守住底线。乌克兰的前车之鉴摆在那儿,过度依赖某一方,最后可能把自己搭进去。越南要是真想在中美之间站稳脚跟,就得坚持独立自主,别老想着左右逢源。毕竟,国际局势不是儿戏,玩得不好,代价可不是闹着玩的。
周边外交还得下功夫。能源合作这种务实的路子值得推下去,既能帮邻居解决问题,也能巩固咱们的地区影响力。面对美国的挑衅,咱们保持战略定力就好,不必事事硬碰硬。 2023年这波操作,越南是赚了点小便宜,但也给自己埋了隐患。我国通过供电合作展现了大国气度,美国靠航母撑场子露了露脸,可多乐省的尴尬事儿证明,国际舞台上没谁能随随便便玩得转。越南这根“竹子”到底能不能弯而不折,咱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