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唐在与高昌的战斗中举兵灭掉高昌,为了更好地管理它所灭掉的边境地区,唐便在此地设置了西州都护府——安西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位于西州交河城,负责掌管西域地区的军事、政治等事务。 公元648年,唐军在与龟兹的战斗中将其歼灭,之后唐朝军队就进入了龟兹国,为了便于管理,还将安西都护府搬到了龟兹,之后又加强了龟兹、焉耆、于阗、疏勒这四个地方的军事化管理,并将这四个地方合称为安西四镇。 安西四镇建好之后,在唐朝的国防中具有重要地位,一直存在了一百多年。 一、唐为什么要设置四镇呢? 丝绸之路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它自西汉张骞开辟以来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到了隋唐时期,丝绸之路更加繁荣,成为沟通大唐和西域最为重要的路线。 唐朝建国之处,西突厥时常对西北边境进行骚扰,重要的商旅要道丝绸之路由此被阻断,大唐与西域之间的交通往来出现巨大的问题。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之后,指导唐军与西突厥作战,在长达数年的战斗之后,唐军打败了高昌、龟兹、焉耆等国,丝绸之路得以重新恢复。 为了保证丝绸之路得运行通畅,公元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唐便把龟兹、焉耆、于阗、疏勒这四个地方列为重点军事管理区,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所谓的“安西四镇”。 安西四镇对唐的影响很大,西域地区的管理从此之后就在中央的掌控之下,而且作为一个通道,还可以促进两个地区的文化交流,双方的商业交往也越来越多。总之,安西四镇的建立无论是对大唐还是西域,都是利大于弊的。 二、四镇对唐为何如此重要? 安西四镇在唐代西域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安西四镇的研究也成为近现代历史学家绕不过去的坎。 四镇之所以重要,主要由于两个原因。第一,四镇的地理位置极其险要。四镇之一的龟兹为绿洲之城,物产丰饶。 位置更是坐落在古丝绸之路的路口,其宗教、文化和经济都极为发达,并成为重要的出产铁器之地。 季羡林先生曾指出龟兹的重要地位,他认为,龟兹在沟通包括古印度在内的其他很多国家中起到了巨大的纽带作用。 焉耆作为另一个西域传统大国,这个国家有两个优势,一个是人口比较多,再有就是地势很险要。 玄奘在去印度取经的途中路过焉耆时,就表达过他对此地的感叹。在他看来,焉耆幅员辽阔,地势高险,是作战防守的好地方,而且,此地全年气候温和,民风淳朴,也十分适合人们在此居住。 于阗则位于塔里木盆地南侧,向东通往且末,向东通往疏勒,成为重要的交通要道。 疏勒一地水草丰茂,气候条件优越,也由此构成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 在这四镇当中,龟兹、焉耆和疏勒位置靠北,成为北方的重要据点,于阗位置靠南,则负责南方的军政事物。 唐占据着这四大重镇,利用四镇构建起强大便利的防御体系,即稳定了当地的局势,也保障了交通的往来。 第二,四镇有着雄厚的兵力和军队。四镇之所以重要,还与它的兵力和军队有关。唐朝强盛之时,唐于四镇中部署了了十分充足的兵力和军队。 第三,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和平与它的军事力量有着很大的关系,四镇自是不必说。强大的军事力量成为保障西域地区的重要条件,四镇的地位也就此凸显。 三、四镇发生过哪些变化? 但安西四镇在历史上并非始终保持不变,它的个别地点在随着历史发展的同时也曾发生过变化。 从现有的史料记载来看,历史上最早存在的安西四镇为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 而到了公元679年),唐高宗将焉耆改为碎叶城。所以安西四镇也就便成了龟兹、碎叶、于阗、疏勒这四个地方。 永徽元年和咸亨元年,唐高宗曾罢四镇。一直到武周长寿元年,四镇才又被恢复。 公元719年(开元七年),唐玄宗又将碎叶改为焉耆,这时的安西四镇便又成了龟兹、碎叶、焉耆、疏勒四地。安史之乱后,安西四镇也被占领,繁华的安西四镇在战争的摧残中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有人说唐朝的安西都护府真的是神一般的存在
【33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