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向氏兄弟的公司签下了周星驰,导演王晶用一部《赌圣》把他推上了“周星驰时代”。 说起周星驰,那真是从底层爬起来的典型。早些年,他在TVB跑龙套,演的都是些小得不能再小的角色,连名字都不一定有。熬了好多年,吃了不少苦,才终于等来了机会。1990年之前,他也不是完全没作品,但就是没啥大水花,谁也没把他当回事。可到了《赌圣》这一年,他就像是憋了口大气,突然爆发了。这部电影让他从无人问津的小演员,一下子变成了香港电影圈的香饽饽。 这转变可不是运气好那么简单。周星驰跑龙套那会儿,虽然没啥戏份,但他一直在琢磨怎么演好,哪怕是个路人甲,也得演得有点意思。他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加上对表演的热爱,早就埋下了种子。《赌圣》只是个引爆点,把他这些年的积累全点燃了。他的故事其实挺接地气,跟咱们普通人似的,努力久了,总会等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天。 《赌圣》能成,不是靠瞎蒙。它把赌片和特异功能的元素糅一块儿,再加上周星驰那独一无二的无厘头搞笑风格,简直是观众的“快乐源泉”。故事讲的是周星驰演的左颂星,一个从大陆来的普通青年,靠着特异功能在香港赌坛混得风生水起,最后成了新一代赌圣。这剧情听着就挺带劲,既有紧张刺激的赌局,又有让人捧腹的笑点,观众想不爱都难。 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是啥呢?就是那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搞笑,随口一句话、一个表情,都能让你笑到肚子疼。比如他在电影里那夸张的动作和贱兮兮的台词,完全是他自创的玩法,别人模仿都模仿不来。这种风格后来成了他的招牌,也成了香港电影的一大特色。《赌圣》票房大卖,赚了4000多万港币,直接把当年的记录给破了,这成绩在当时可是现象级的。 永盛电影公司,也就是向氏兄弟的地盘,真得说一句,他们眼光毒得很。周星驰还没火的时候,他们就看出了这家伙有潜力,果断签下来。这步棋走得太妙了,等于捡了个宝。而王晶呢,作为导演,也是功不可没。他很懂得怎么把周星驰的优点放大,知道观众爱看啥。《赌圣》里那些搞笑桥段和节奏,都是王晶精心设计的,配合周星驰的表演,效果直接翻倍。 向氏兄弟和王晶的合作,算是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他们不光捧红了周星驰,还顺势推出了《赌侠》这些续集,把周星驰的地位彻底坐实了。这帮人真会做生意,抓住了机会就往死里赚,硬是把周星驰打造成了票房金字招牌。 《赌圣》能火,周星驰自己也下了大功夫。他那敬业劲儿,真不是盖的。有个事儿特别出名,拍戏的时候,为了让一个镜头更好笑,他直接大口吃芥末,结果把自己呛得下巴都脱臼了。这听着都疼,可他硬是咬牙撑下来了。这样的拼命三郎,谁看了不得说一句佩服? 他这种态度,也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跑龙套那些年,他没少被导演骂,也没少被冷落,但他从没放弃过。到了《赌圣》,他终于有了机会,就跟不要命似的抓住,把自己的才华全抖出来了。这种精神,不光是演员的榜样,对咱普通人也是种激励。 《赌圣》之后,周星驰彻底火了,香港电影圈也变了天。从那以后,他的名字就跟票房挂上了钩,各大片商抢着找他拍戏。他的无厘头喜剧风格,开始影响整个行业,大家都开始学着搞笑,香港电影多了好多新鲜味儿。后来他拍的《逃学威龙》、《大话西游》,哪一部不是经典?这些电影到现在还有人翻来看,影响力真不是盖的。 这“周星驰时代”,其实不光是他个人的胜利,也是香港电影的一次升级。那会儿的香港电影,本来就靠创意和速度吃饭,周星驰的出现,等于给这个行业打了针强心剂。 《赌圣》的成功,不只是周星驰一个人的事儿,它还给香港电影圈带来了新风向。那时候的香港电影,赌片不算新鲜,但加上特异功能和无厘头搞笑,就完全不一样了。后来的电影人一看,这路子行啊,就开始各种模仿和创新。周星驰的风格,硬是成了香港电影的一个标志,连带着整个行业都更有活力了。 再说票房,这部电影的成功,让片商们看到了喜剧的钱途。大家都开始琢磨,怎么能再挖出下一个“周星驰”。虽然没人能完全复制他的路,但这种竞争也推动了香港电影往前走。你看那几年的片子,质量参差不齐,但创意绝对没得说,全是《赌圣》带来的连锁反应。
1990年,向氏兄弟的公司签下了周星驰,导演王晶用一部《赌圣》把他推上了“周星驰
成双影夜色
2025-04-23 16:44:35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