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冀东抗联总司令高志远去参加会议,萧克瞥了他一眼后说道:“这配枪挺不错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4-23 17:02:45

1939年,冀东抗联总司令高志远去参加会议,萧克瞥了他一眼后说道:“这配枪挺不错。”高志远明了,赶紧把手枪上交,谁知,下一秒就被压在桌子上! 高志远,1907年生于河北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里穷得叮当响,但他从小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没读过多少书,却凭着天生的聪明和胆识,在20多岁时投身革命。加入冀东抗日联军后,他靠着过人的军事才能和对日本侵略者的恨意,一步步爬到总司令的位置。他带兵打过不少硬仗,比如在冀东地区组织游击战,搞得日军头疼不已。战士们提起他,都说这是个敢拼敢干的汉子,对抗战那是真心实意。可惜,天妒英才,他的辉煌却在32岁戛然而止。 高志远的军事才能不是吹出来的。他擅长小规模作战,懂得利用地形和敌人的弱点,常常以少胜多。抗战初期,冀东地区条件艰苦,武器装备差得要命,他却能带着部队硬扛下来,还给日军造成不小损失。他的威望在部队里很高,很多人愿意跟着他出生入死。可就是这么一个人物,却在1939年突然被扣上“叛国”的帽子,让人怎么也想不通。 1939年,抗日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冀东抗联内部却暗流涌动。那年某一天,高志远受邀参加一场军事会议,地点和具体日期如今已不好考证,但事情的经过却被历史记录了下来。会议由上级领导萧克主持,讨论的是抗战策略和部队整顿。高志远带着平常的心态赴会,毕竟他觉得自己没啥见不得人的地方。 会议开始时气氛还算正常,但没过多久,萧克突然盯着高志远腰间的手枪,说了一句“这配枪挺不错”。高志远愣了一下,赶紧解下枪上交,心想这是上级在暗示什么。谁知,他刚把枪放下,几个士兵就冲上来把他压在桌上,当场宣布他涉嫌叛国。没给他解释的机会,也没啥像样的证据,高志远就这样被带走,不久后被执行枪决。整个过程快得让人摸不着头脑,部队里很多人都觉得这事蹊跷。 至于“叛国”的罪名,官方说法是高志远私下和敌人有联系,可能泄露了军事情报。可这说法站不住脚,因为没人能拿出真凭实据。当时正值抗战关键期,内部斗争复杂,有人说是萧克借机铲除异己,也有人觉得高志远可能是被误解了。真相到底怎样,至今没人能说得清。 高志远死后,冀东抗联的士气受了不小打击。部队里不少人觉得他死得冤,私下议论纷纷,甚至有人开始怀疑上层的决策。这事让原本就不稳的抗联内部更乱了套,日军趁机加大攻势,冀东的抗战形势一度恶化。可以说,高志远的死不光是个人悲剧,也给抗战大局添了乱。 后人对高志远的评价两极分化。支持他的人认为,他是个实打实的抗日英雄,死得太不值,可能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毕竟,他打过的仗、流的血,都是真金白银换来的功绩。反对的人则觉得,他被处决肯定有原因,兴许真干了啥对不起部队的事,不然萧克也不会下狠手。但不管咋说,证据不足让这些争论成了无头案。 历史学家研究这事时,发现那时候抗联内部派系林立,萧克和高志远可能早有矛盾。萧克是老资格的领导,高志远却是后起之秀,两人思路不合很正常。加上战争时期人心惶惶,疑神疑鬼的事多了去了,高志远很可能就这么稀里糊涂成了替罪羊。他的死,也成了抗战中一个抹不去的问号。

0 阅读:117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