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重启“中国行动计划”?投奔美国26年的中国专家王晓峰,突然被FBI带走调查,

奇希谈趣 2025-04-23 17:56:20

美国重启“中国行动计划”?投奔美国26年的中国专家王晓峰,突然被FBI带走调查,随后被解除所有职务!妻子发声:为这国奉献,却被当罪犯。   在阅读过程中,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随时留言交流!   2025年3月28日,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平静清晨被突如其来的警笛声打破,十几辆FBI警车呼啸而至,将华裔计算机专家王晓峰的住所团团围住。   这场突袭行动堪比好莱坞大片,FBI探员们如临大敌,仿佛在抓捕什么重要犯罪分子。   然而被“重点关照”的王晓峰,却是计算机安全领域的世界级专家,他在某专业排名中还位居世界第一,在安全顶级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更是傲视全球。   他主导的量子加密和AI安全研究项目,经费高达2300万美元,甚至参与了五角大楼的机密技术研发。   但FBI的搜查从早到晚持续了整整一天,连孩子的作业本都没放过,足足搬走了二十多箱资料。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就在王晓峰被带走的当天,印第安纳大学就火速删除了他的所有信息,连办公室门禁都给注销了。   这种反常的操作引发了轩然大波,按照校规,解雇终身教授必须提前十天通知并召开听证会,但学校对此避而不谈,只是冷冰冰地表示,去问FBI。   26年的科研贡献,就这样被一键删除,这位为美国公共医疗系统筑起数据防线的专家,一夜之间从“国之栋梁”变成了“可疑人物”。   网友们对此事议论纷纷:“这不就是现代版的‘卸磨杀驴’吗?”、“人家奉献了大半辈子,就这么把人家当嫌犯,这也太讽刺了吧!”   而这一切似乎都指向一个令人不安的信号:曾轰动一时的“中国行动计划”或许正在死灰复燃?   2018年,这项计划首次实施时就导致1400多名华裔学者离开美国,虽然在2022年被迫叫停,但到了2024年,这股寒流又开始悄然回潮。   王晓峰失联后的第十八天,他的妻子马念丽终于忍无可忍,在社交媒体上发声控诉。   这位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的首席系统分析师,悲愤地表示:“为这个国家奉献了26年,到头来却被当成罪犯对待!”   表面上,王晓峰被调查的导火索是2017年接受的一笔中国相关研究资助,这在学术界原本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美国高校每年接收的海外科研资金数以亿计。   但在当前中美科技竞争的大背景下,这成了让FBI“秋后算账”的理由。   更蹊跷的是,FBI的突袭恰好发生在王晓峰提交新项目申请的三周后。   有分析认为,这或许不是巧合,毕竟他的研究方向涉及军方高度机密,在美国对华战略警惕性空前提升的当下,这成了一个极其敏感的因素。   《自然》杂志最新数据显示,75%的华裔科学家因为这种歧视性政策正在考虑离开美国,而此时的中国却在大开方便之门:上海张江实验室开出百万年薪,深圳给海归博士提供住房落户,这与美国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学界对此事的反应也相当强烈,MIT的教授们集体发起联名抗议,斯坦福的学生举着“科学无国界”的标语游行,然而,这些声音似乎都无法改变什么。   只能说,这年头,在美国做科研要先想清楚,你是在突破科技前沿,还是在踩政治红线,这句话虽然略带玩笑,却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而这场风波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政治利益面前,学术自由和个人价值显得如此脆弱。   当科学研究被贴上意识形态的标签,当学者的国籍背景成为原罪,美国引以为傲的包容开放精神,是否正在被自己亲手埋葬?   王晓峰的遭遇,恐怕只是这场新一轮学术寒潮的开始。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

0 阅读:1
奇希谈趣

奇希谈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