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政部长称与中国谈判将是持久战,特朗普正为与中国达成协议做准备。白宫这接连释放的信号,看似是对华态度的缓和,实则暗藏玄机。
从特朗普承认对华关税过高,到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关税僵局不可持续,预计美中关税战短期内将会缓和,美国政府这一系列表态,让市场有所回暖,似乎预示着这场持续已久的贸易纷争终于要迎来转机。但我们可不能被这表面现象轻易迷惑。
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本就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和战略目的。从政治根源上讲,美国对其霸权受潜在威胁感到焦虑和不安。在中国实力日益接近的情况下,美国一些精英妄图削弱中国,使其在前沿技术、高端产业和世界影响力方面无法对美国构成重大威胁。经济层面,美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衰落,在劳动力成本和海外市场地理优势上不占上风,便妄图通过对抗世贸规则、采取单边限制措施来确保自身利益。
如今美国态度的转变,很可能是因为贸易战给美国自身带来了巨大伤痛。中美双边贸易滑坡,美国企业、家庭和经济遭受重大损失,6000多家公司起诉美国政府对华加征关税非法。而且,美国国债问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或许也促使美国试图缓和与中国的关系。
不过,对于美国的这些“缓和信号”,中国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外交部明确回应,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与“脱钩断链”只会使美国陷入自我孤立。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谈判应建立在平等、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美国必须放弃施压和霸凌逻辑。此前美国一边口头缓和,一边继续推动出口管制、投资限制、技术封锁等“小动作”,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法只会加剧双方不信任。
这就好比一个人,之前一直恶语相向、拳脚相加,现在突然说要坐下来好好谈,却还藏着刀子,谁能轻易相信他的诚意?美国若真想解决问题,就该拿出实际行动,停止在经贸、科技、外交等各方面对中国的围堵打压。
这场贸易谈判注定艰难。美国长期以来的霸权思维和零和博弈观念根深蒂固,要其真正放下身段与中国平等谈判并非易事。但中国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中国建立起了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不断发展进步,同时在外交上积极推动多边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上合组织等成果显著。无论谈判结果如何,中国都将坚定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 ,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