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众的一次采访看合资车在中国的未来》每年车展都是媒体人最忙的时候,每天2万步

新能源贺宝 2025-04-24 09:51:40

《从大众的一次采访看合资车在中国的未来》

每年车展都是媒体人最忙的时候,每天2万步起,没办法,很多采访都只能在这个机会约在同一个地方,今年很多个采访中,最让我有收获的反而是之前期待最小的一个采访,对象是大众中国的CTO和CARIAD的CEO,我很想用最平实的表达,把采访中的深意转达给新出行社区的各位,希望大家能懂我;

1:一般采访老外都是最无趣的,无趣点主要在于两个,一个是采访时间的减半,一般面对面采访不会同声传译,采访时间有一半都在翻译,第二就是因为语言环境的关系,导致双方很难同情,一些词语翻译出来,总是显得非常官方,导致采访很空对空,就好像官方新闻稿在读来读去一样。

2:但昨天的采访,CTO吴博锐是老外,但CARIAD的CEO韩三楚是一个中国人,交流一下子就清晰简便了起来,而且吴博锐的回答也非常直接了当,符合我们胃口,他们非常清晰的描述了大众总部-中国两个合资公司-安徽大众-大众科技-CARIAD-酷睿程,这几家公司直接外界看来非常复杂的关系。

3:在以前,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所有技术和产品,都来自德国大众,德国人造什么车你就跟着造。

现在,变了。

大众在中国成立了一个VCTC(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大众德国之外的最大的研发中心,负责中国的产品研发,有决策权。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安徽大众的所有产品和技术,都由这个在中国的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CARIAD是一个软件和集成公司,之前负责大众在中国的本土化软件,包括智能座舱也包括智驾等。

酷睿程是CARIAD和地平线合资,分别占股59.9970%和40.0030%,以后负责大众在中国的智驾业务。

4:大众以后中国的新能源车之前有MEB平台的,以后也还有一点点,但以后大多数是CMP平台。

以后大众所有新能源车的架构,都是CEA架构,这个就是大众和小鹏联合开发的架构,基本是小鹏的800V平台EEA架构基础上做的。

CMP平台由VCTC研发,CEA架构由CARIAD和VCTC联合研发。

5:车机系统,26年前的产品,韩总也说了,基本上是在小鹏车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26年后的产品就是大众独立研发了。

智驾,以后都是酷睿程这个公司来负责,也就是地平线的技术,有J6M,也有J6H的,分高低。

但安徽大众还有两台车,一台是G9魔改(应该就是这台EVO概念车的量产版),一台我估计是P7魔改,车机和智驾应该都是小鹏的技术,但除了这2台外,其他的都是大众这几个公司独立开发了,当然,CARIAD公司也和小鹏学了很多,包括派了几百人去广州小鹏总部共同工作学习。

最后:

一台车,特别是新能源车的好坏,最基础的是架构和平台,而最大的优劣点是三块,一个是三电,一个是座舱,一个是智驾。

现在大众在中国是如何做的?

平台和架构是小鹏大众联合搞的,CMP平台,我估计在大众标准下的小鹏G9上那套最新的800V技术,包括一些5C的电池技术等。

车机,基本可以认为就是在小鹏基础上的CARIAD的优化,应该不会差太多。

智驾,有两台就是小鹏的,安徽大众两台。而其他的,就是地平线的技术,软硬件应该都是,地平线技术如何?地平线现在是原来华为ADS的开创者苏菁在负责,他的水平大家可以百度一下。地平线之前的硬件水平也有目共睹的,理想L9的PRO版就是地平线J5,以后大众用的是J6M和J6H,算力420TOPS。

对于余凯来说,这是地平线现在最重要的生意,没有之一,一定用尽所有资源。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奔驰昨天发布会的一张PPT:

CLA长轴距纯电车,2830轴距,85度的电池,做到866公里续航,120时速下一直跑,跑了572公里,这老外做起三电来,也蛮狠的。

网络上经常有合资汽车过几年全部死掉的论调,这种论调不仅伤害的是合资品牌,同时也伤害的是合资品牌里几十万的中国员工,同时也伤害了中国本土品牌,误导了竞争格局。

德国人的觉醒还是很快的,他们的研发基本都中国本土化了,三电智驾车机都是中国化了,加上他们传统的硬件造车优势,接下来的战,还有得打。

看一个合资品牌在中国的新能源未来,简单的用研发的本土化比例,也是一个不错的视角。

各自都有淘汰,各自都有优劣,取长补短,一起进步!

0 阅读:9

猜你喜欢

新能源贺宝

新能源贺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