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贫瘠的吉布提当地人折腾了几百年,也没有让这片土地恢复生机,但是没想到,中国人去了只花3年,就让这个地方焕然一新,这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这种变化不是一蹴而就,但跟漫长的等待相比,速度确实惊人,而且变化之后带来的好处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仔细了解下来,其实这番变化背后是中国自1979年两国建交以来,持续在吉布提进行的援助合作。 可以说从早期的人民宫、烈士纪念碑,到后来的体育场、门诊楼,都是中吉友谊的见证。 更关键的是,这种模式不仅限于吉布提,回看历史,中国从1950年就开始援助越南,无论是物资还是军事顾问,都为越南的独立和早期建设提供了巨大支持。 在抗美援朝时期及其后,对朝鲜的援助更是涉及方方面面,在非洲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至今仍是中非友谊的象征。 这些都能看得出来,中国对于邻国是多么的友好,愿意拿出自己百分百的真心去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国家和人民。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做的一些事情就显得不是那么的“地道”,特别是法国,跟吉布提打交道上百年,可留下的东西却不是那么好,甚至可以说是很多麻烦。 法国人从19世纪中叶开始,殖民统治了百余年,就只是想着自己的利益。 口口声声说要发展,又是尝试种地,又是想搞工业,结果一看吉布提条件不够好,没雨水,种地难,又嫌它资源缺乏,工业搞不成,干脆就把这地儿当个战略据点,利用完就走了。 结果就是老百姓的日子压根儿没改善,法国人走了,吉布提留下来的,就只有殖民统治的伤疤,和一堆烂摊子,一直没有缓过来。 直到20世纪70年代吉布提独立,这片土地依旧贫困落后,而美国和吉布提的交往也很早,但是美国也没有实打实的做出什么好事,还是把这个国家当做棋子。 而中国在吉布提之所以取得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套系统性的合作方法,更注重“授人以渔”,这不仅仅是给钱给物,更是全方位的建设和能力培养。 除了前面提到的供水和铁路这两大基础设施项目,中国还大力促进当地贸易,到2023年,中吉双边贸易额达到了3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7.2%。 很多中国商品通过当地港口的保税区,转口到其他贸易关联地带,极大地繁荣了当地的物流和贸易活动,而更关键的是着眼于未来的人才培养。 作为回报,经过友好协商,吉布提同意中国在那里设立首个海外保障基地。 这对于需要执行远洋护航等任务的中国海军来说,提供了重要的后勤补给和休整便利。 其实中国的对外援助历史悠久,投入巨大,根据统计从1950年到1978年,中国的累计对外援助支出就达到了大约483亿元人民币。 这个数字在当时占到了1978年中国GDP总量的13%左右,这正是中国长期对外援助,包括援助非洲、赢得第三世界国家广泛支持的一种体现。 当然援助过程中也走过弯路,有过“升米恩,斗米仇”的教训,但是不能以偏概全,总体来说,咱们的援助成效还是利大于弊,好的方面更多。 信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吉布提保障基地首次为驻吉中企员工实施手术--人民网 非洲专家: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令世界受益--参考消息
在贫瘠的吉布提当地人折腾了几百年,也没有让这片土地恢复生机,但是没想到,中国人去
洋洋爱说史
2025-04-24 10:21:34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