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46岁光棍收养2月大男婴,含辛茹苦把他养大,40年后,男孩成为上校军

如梦菲记 2025-04-24 13:49:01

1979年,46岁光棍收养2月大男婴,含辛茹苦把他养大,40年后,男孩成为上校军官,86岁养父年老体衰,无人照顾,他转身跑去找领导:我要带父亲上班!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9年的内蒙古农村,寒风凛冽,46岁的董栋小正经历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刻,两个儿子因意外相继离世,妻子不堪打击离家改嫁,曾经温馨的家只剩他与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   生活的重压让这个壮年汉子心如死灰,沉默寡言,终日浑浑噩噩,然而命运的转机悄然而至,一天,邻村一对夫妇抱着一个刚满两个月的男婴敲开了他的门,家中孩子太多,实在无力抚养,询问是否有人愿意收养。   董栋小看着襁褓中那双乌黑的大眼睛,心中泛起一丝久违的暖意,他几乎没有犹豫,颤抖着接过孩子,决定给他一个家,并为他取名董永在,寓意“永远在身边”。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抚养一个婴儿绝非易事,董永在尚需母乳喂养,董栋小咬牙卖掉了家中唯一的一头猪,又变卖了仅剩的粮食,凑钱请来一位邻居的儿媳当奶妈,喂养了孩子八个月。   为了让董永在吃饱穿暖,董栋小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奔波于建筑工地、运沙场,甚至帮人搬货拉车,只为多赚一分钱,他在工地吃饭时,只吃白饭和馒头,把菜省下来带回家给孩子。   挤羊奶时,他宁可少赚工钱,也要带回一点奶给董永在补充营养,邻居们看着他如此拼命,忍不住劝他歇歇,他却只是憨厚地笑笑:“他是我儿子,看着他长大,我心里比啥都甜。”   时光流转,董永在到了上学的年纪,董栋小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他自己没读过几天书,吃尽了没文化的苦头,决不让孩子重蹈覆辙,他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拼尽全力攒学费,将董永在送进了学校。   董永在是个懂事的孩子,知道父亲赚钱不易,读书机会来之不易,他每天步行十余里往返学校,风雨无阻,吃饭只带干馒头,用开水泡着充饥,尽管生活艰苦,他从不抱怨,暗下决心要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亲。   16岁那年,董永在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当地重点高中,这本是喜事,却给董栋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年过六旬的他身体渐衰,干不了重活,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董永在看着父亲日渐佝偻的背影,心如刀绞,提出辍学回家照顾父亲,却被董栋小坚决拒绝:“不读书没出路,再苦也要读下去。”学校得知他们的困境后,免除了董永在的学费,并提供生活补助。   董永在心怀感恩,更加发奋学习,连续三年荣获校级、盟级乃至自治区级“三好学生”称号,并获得文科班唯一的大学保送资格。   高考后,董永在选择了免学费的内蒙古师范大学,大学期间靠勤工俭学维持生活,从未向家里要过一分钱,他把赚来的钱省下大部分寄回家,只留够自己吃饭的费用。   毕业后,他圆了儿时的军人梦,投身军旅,被特招入伍,在部队担任排长、干事等职务,表现优异,2007年,他考入国防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攻马克思主义理论。   2011年,他晋升为上校军官,在天津安家落户,事业稳定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86岁的董栋小接到天津,亲自照顾其生活起居。   在天津,董永在一有空就推着轮椅带父亲游玩,逛天安门广场、故宫、颐和园,让父亲的晚年充满欢乐,每晚,他为父亲洗脚、按摩,陪他聊天。   董栋小看着孝顺的儿子,感动得老泪纵横:“咱俩没血缘,可你在我身边,我心里踏实。”2019年,董永在调入军事科学院,需在北京开展为期数月的博士后研究项目。   此时,董栋小已86岁高龄,腿脚不便,记忆衰退,生活难以自理,董永在不放心父亲独自在家,鼓起勇气向领导提交了一份特殊的申请:请求带父亲一起上班,亲自照料。   这在单位是前所未有的请求,领导听完董永在的故事,被他的孝心深深感动,破例批准,从此,董永在走到哪里,就把父亲带到哪里。   他在工作之余为父亲端饭、洗澡、理发,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就像小时候父亲对他那样,用爱守护彼此,董永在的妻子也十分理解丈夫的感恩之心,与他一起分担照顾老人的责任,让董永在能安心工作。   董栋小与董永在的故事,是一段超越血缘的亲情传奇,1979年,董栋小用无私的付出为一个弃婴撑起一片天;40年后,董永在用孝心温暖了养父的晚年。   这份父慈子孝,诠释了“养我小,我养你老”的深情承诺,他们用行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感动了无数人。   董永在的孝行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忙碌,感恩与孝心始终是生命中最宝贵的情感,这段故事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人性的美好,激励着我们珍惜亲情,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恩情。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带着养父读书、工作,这位上校的故事令人动容》

0 阅读:75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