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与了大众小范围专访,部分记录如下:
采访对象:
-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首席技术官
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首席执行官吴博锐(Thomas Ulbrich)
- CARIAD中国首席执行官韩三楚
Q:中国的车机和小鹏那边的合作是一个什么样的合作关系?是直接把他们的UX/UI以全包价格拿来直接套一个皮肤直接用,还是我们在他的技术跟支持下,开发一套完全我们自己的这样的一个设计?
A:(韩三楚)第一个问题,今后CEA所开发的架构和软件完全是“在中国、为中国“,所以它会跟欧洲分离开,不过会有一些思维或者逻辑上的功能共享,但是整个产品和架构完全实现东、西方分开,这是CEA架构非常核心的一点。
所以,整个CEA架构和软件都由中国团队开发。在未来3至4年中,大众汽车品牌的新能源车型都会搭载CEA架构,当然我们这个架构也会为高端车型的功能配置和可扩展性做准备。
针对第二个问题,即全球车机系统和小鹏合作的系统的一些差异。因为我们和小鹏在技术与架构的方向展开合作,刚开始会进行共同开发。
在第一个阶段,我们主要聚焦在车辆的差异化功能及HMI的定制化上面;
第二步合作将于2026年落地,首款CMP车型将搭载CEA架构,这完全是由我们内部开发的整个架构和软件。
Q:其实早在2018年,奥迪就率先推出了L3级的自动驾驶系统,但后来中断了。现在,中国的自动驾驶法规或许要对L3开绿灯了。那大众汽车集团有没有明确的规划?大概什么时候能在中国市场推出真正商用的L3级自动驾驶系统?
A:(吴博锐)2018年,我们奥迪确实推出过L3级别的高级辅助驾驶方案。那个时候是根据当时法规的一些要求来推进的,但也会随着市场接受度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如果现在具备一定的可能性,其实我们还是会考虑恢复推进。
随着法规的变化,我们也具备了更灵活的调整空间。从我们的整体规划来看,L3级别的高级辅助驾驶方案,并不是只为奥迪品牌,或者大众汽车品牌单独准备的——这是我们从集团层面做的一个通盘考虑。
目前我们初步的时间安排是:2027年底到2028年年初。但这不是一个完全固定的时间点,仍然需要根据法规的最新进展,以及市场接受度的变化进行动态判断。
Q:CARIAD和地平线成立了合资公司酷睿程(CARIZON),目前集团和CARIAD在其中的参与程度是怎样的?对用户而言,这套ADAS方案是“黑盒”还是“白盒”?一旦遇到问题,是否能快速响应和解决?
A:(韩三楚)首先,大众集团在战略层面早已将ADAS视为核心技术能力之一,尤其是在中国市场,这一能力的渗透率极高。为了能够更快速地构建相关能力,同时克服大众传统流程较为复杂的挑战,我们决定通过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酷睿程。
第二,在合作方式上我们内部已经达成了高度共识,我们与酷睿程之间并非传统的甲乙方关系。酷睿程不是简单的供应商,而是我们共同打造的ADAS One Team能力中心。
其中,地平线的核心工程师专注于软件、架构和算法的深度开发,而大众工程师则主要负责外围架构与接口的快速集成。这种共研模式突破了传统Tier 1与Tier 2合作中常见的 “黑盒” 问题,实现了更高效、更透明的协同开发。
第三,酷睿程作为大众中国技术研发体系的一部分,其技术路线和CEA电子电气架构高度融合。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快速实现L2+、L2++级别的高级驾驶辅助功能上车,并为2027年底实现L3 铺平道路,整体的发展路径也CEA高度吻合。
基于这三个方面,我们通过在ADAS领域的布局与高效合作,我们能够为中国用户提供可高效迭代、安全可靠的ADAS解决方案。
Q:那和小鹏合作的ID. EVO是采用小鹏的架构优化,然后符合大众的基因吗?
A:(韩三楚)ID. EVO在架构设计上借鉴了小鹏的优化方案,但始终坚持大众品牌的核心技术理念和标准。
Q:保时捷MACAN EV这款车,有低坐姿、100度电、3C充电,机械素质也很优秀这款车在海外市场表现很好,但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似乎不及预期。是否是智能化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其市场表现?另外,我们也听说保时捷正在招聘智能辅助驾驶的供应商。未来保时捷在智能化方面的设计是否会依赖CARIAD中国的研发进展?智能驾驶功能是否有望进一步优化?
A:(吴博锐)CARIAD中国致力于为整个大众集团提供软件技术解决方案,并不仅限于大众品牌的使用。是否采用CARIAD中国的技术,是集团内部需要共同达成的战略共识。同时,也存在技术上的客观因素。
目前的CEA架构是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电子电气平台,而保时捷车型作为欧洲进口车,按照欧洲架构标准设计与制造。因此,在技术适配上,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CEA架构与保时捷产品的整合。未来是否采用相关方案,还需结合集团整体战略、技术进展与产品节奏综合考量。
Q:下一步和小鹏的合作会有哪些细节?是否有可能将两款基于G9魔改的车型销往海外?有没有可能与小鹏在海外共同造车、开拓海外市场?
A:(吴博锐)目前这些话题仍处于我们与小鹏之间的内部讨论阶段,尚未有最终决定,因此无法对外公布。无论是关于共同拓展海外市场或车型开发的设想,一旦有新的想法或合作成果达成,我们会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对外发布。
2025上海国际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