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整个唐朝都没人能接上,直到宋朝才出现下半句!而写出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4-24 17:05:27

李贺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整个唐朝都没人能接上,直到宋朝才出现下半句!而写出这个旷世之句的宋代人,就是著名的大才子石延年! 北宋年间的一个秋日午后,京城汴梁的一处酒肆内觥筹交错,一群文人雅士正在谈论诗文。这些人中,有一位身材高大,面容儒雅的中年文人尤其引人注目,他就是当时颇负盛名的诗人石延年。 石延年是个特立独行的人物。在文坛上,他以诗才横溢著称;在友人间,他又以豪饮闻名。这一日的聚会,宾主正谈及唐朝诗人李贺的一句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出自《金铜仙人辞汉歌》,自问世以来就因其意境深远、对仗工整而广受赞誉。然而,让人惋惜的是,自李贺写下这句诗以来,整个唐朝竟无一人能对出相匹配的下句。 酒过三巡,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在讨论着如何为这句诗作对。石延年原本只是静静地听着,随着酒意渐浓,他的眼神渐渐迷离起来,仿佛穿越百年时空,与李贺隔空对谈。就在这时,他突然开口,脱口而出:"月如无恨月长圆"。 这句对语一出,满座皆惊。众人细细品味,越品越觉绝妙。"天"对"月","若"对"如","情"对"恨","老"对"圆",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意境深远。上句写天地有情尚且会衰老,下句则以月亮无怨无悔而永保圆满来对应,既保持了格律的严谨,又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意境美。 这一对绝句很快在文人圈子里传开。人们惊叹于石延年的才情,更感慨这千年对句的奇妙。 说起这句"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原创者李贺,在唐朝文坛上可谓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人们称他为"诗鬼",这个称号既是对他诗歌特立独行风格的形容,也是对他独特创作方式的写照。 李贺的创作习惯十分独特。每天,他都会骑着一匹瘦马四处游荡,马背上挂着一个装满纸张的布袋。每当遇到灵感迸发时,他就会停下来写下诗句,然后将纸张投入袋中。等到夜晚回家,他才会将这些零散的诗句整理成篇。这种创作方式被后人称为"诗囊",也成为了他的标志性特征。 在李贺众多的作品中,《金铜仙人辞汉歌》堪称代表作。这首诗作于中唐时期,当时的大唐王朝已经显露出衰败之象。藩镇割据、宦官当政,昔日的盛世光华渐渐褪去。李贺借咸阳道上的铜仙人抒发胸臆,"天若有情天亦老"正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既写出了对时局的忧虑,也暗含了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历史总是充满巧合。李贺本是唐朝宗室后裔,他的祖先是唐代郑王李亮。按理说,这样的出身本该享受荣华富贵。然而,由于武则天时期对李氏宗族的打压,他的家族早已没落。到了李贺这一代,家境已经贫困到难以维持温饱的地步。 或许正是这种生活的艰辛,造就了李贺特殊的诗歌风格。韩愈在评价他的创作时说他是"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李商隐也在《李长吉小传》中提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这些描述虽然夸张,却生动地展现了李贺创作时的投入程度。 然而,如此才华横溢的诗人,生命却异常短暂。李贺仅活了二十六年就离开人世,这让后人不禁扼腕叹息。但他留下的诗篇,却永远留在了中国文学的星空中,熠熠生辉。

0 阅读:26

评论列表

广州站西金808

广州站西金808

2
2025-04-25 06:07

天若有情天亦老,地如无光地也荒。

smart 回复 04-26 06:47
地如无肥地也荒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