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猪骗进来再杀!”4月17日,南京,某公司通过社区招商引资政策承包2900亩精品水产养殖项目,在投入 1700 万后却被告知此处是禁养区!更离谱的是,明明是社区违约,却反过来起诉公司要求撤场,并支付剩余租金248705.33元及违约金20万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话说,江苏南京有个叫楠宁溪地的公司,在2023年时满怀期待,投资近2000万搞了一个所谓的“生态田园综合体”项目,听起来是不是很高大上? 目标是打造精品水产养殖,自己可以坐等收益,享受当地单位的“社区招商引资政策”红利。 结果,风头一变,政策突然掉头,计划被迫停止,还被要求赔钱,真是欲哭无泪。让我们来看看,这一切是怎么一步步变成一场悲剧的。 先来说说这家公司吧,楠宁溪地号称是个生态和绿色农业的大腕,想着借着当地单位大力招商的东风,兴建一个高大上的水产养殖项目。 你要知道,拿到当地单位社区的招商引资支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土地、政策、资源全都跟着来。于是,这家公司一口气砸了1700万,拿下了2900亩的地皮。 大家猜怎么着?当地单位承诺的可是“禁养区”政策明确表示可以养殖,而且社区的支持力度也是满满的。 看上去前景一片光明,公司准备大干一场,产品未来上架,还能做个“生态有机水产”的品牌,谁不想投资? 可是,谁也没想到,2014年4月17日,突然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原本说好的水产项目,被通知“停!” 最离谱的还是,这家公司没做错事啊,照着当地单位的承诺执行投资,结果,却被告知:这地块成了“禁养区”!你没有听错,禁养区! 而且问题更大了:不是公司犯了错,是当地单位社区事先规划没有做好,后期突然变卦,导致公司陷入了彻底的困境。 更让人气愤的是,当地不仅不站出来帮助解决问题,反而反过来起诉了公司,要求撤场,甚至还要求公司赔偿剩余租金248,705.33元,外加违约金20万元。 这是怎么回事?简直是把责任推到无辜的公司头上。公司本来想着借着当地单位的政策吃饭,却没想到一朝成了“替罪羊”,投资几乎全部泡汤。 想象一下,公司花费了1700万,满怀信心准备大干一场,结果遇到政策大反转,土地突然变成了禁养区。更荒唐的是,明明是社区的规划出错,居然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楠宁溪地公司身上,要求公司承担所有损失。 真的是“猪被骗进来再杀”,最后却什么都没得到,反而把自己陷入了更大的困境。 最让人无语的是,项目进展的中间,当地单位不仅没有给公司提供应有的帮助,反而因为政策变化,让整个项目陷入了封路、断水、断电的困境。 这意味着,连基本的运营条件都没有了,整个项目几乎成了废墟。公司就像是站在沙滩上的积木,风一吹就散了。 这个事情,放在任何地方,都是个极大的警钟,招商引资本来是为了吸引资金、创造就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可偏偏有些地方当地单位的招商政策像过家家一样随便变动。 最可怕的是,地方当地单位承诺的事情,根本没有法律保障,招商引资不仅没有让投资者赚到钱,反而可能让他们深陷困境,付出巨额代价。 但这个事件不仅仅是“政策反复”的问题,它更深层次地暴露了地方当地单位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承诺的失信,和其背后所带来的不稳定性。 对于楠宁溪地公司来说,这1700万的投资简直就是一场噩梦,他们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投入的钱财在当地单位突然变卦的政策下化为乌有,最后还被推到法院面前。这种事,谁能忍? 问题的根源并不在公司,而在于当地单位的失信和政策的不透明。 招商引资本该是双赢的局面,但当承诺变得没有法律效力,承诺一旦反悔,企业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更严重的是,这种政策的不确定性,往往会让潜在的投资者对地方当地单位失去信任,甚至导致区域经济停滞不前。 如今,南京的这个项目虽然已经停工,但它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却远远没有结束。 对于那些曾经心怀希望的投资者来说,类似的“招商陷阱”可能随时再次出现。 这一事件无疑为所有正在考虑投资的公司敲响了警钟:招商引资,听上去很美,但也可能是一场未知的风险。 信息来源:海报新闻
“把猪骗进来再杀!”4月17日,南京,某公司通过社区招商引资政策承包2900亩精
文晓小书生
2025-04-25 01:20: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