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引进日本片(进口批片)片方所拿到的票房分账:
在前天发的调查中不同的买断价格所对应的回本票房有小伙伴产生了疑问。这条微博做一个解释。因为现在大多数人在看待票房的时候都是看的是综合票房,而不是分账票房,所以一般都是在拿综合票房说事,所以那条微博我给出的票房回本线的预估也是按照综合票房来的。
然而实际上,片方在拿票房分账的时候是从分账票房里拿,不是从综合票房里拿。综合票房比分账票房多了一笔网络购票的手续费,那部分票房是不参与分账的。所以,如果你要问我《铃芽之旅》和《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到底哪一部片方拿到的票房分成多,那我会回答后者,因为后者的分账票房更高。这也是我的日本片信息表在一开始的时候只列分账票房,没有综合票房的原因,只是后来存在了争议后我才把综合票房加上去。
而片方能分到多少的比例呢?其实猫眼专业版上给出的比例是不能参考的,因为25%比例只针对进口分账片,但是进口批片又是另一个情况了。首先,各种专项基金就要扣除8.3%出去,剩下还有91.7%,而在91.7%当中影院+院线拿走57%,所以影院实际拿到的是57%*91.7%=52.27%,也是猫眼专业版里所显示的,而片方(包括中影/华夏发行,进出口,中影数字,协助推广方)拿到的是43%*91.7%=39.43%。但是在这39.43%里还要分,真正属于协助推广方的最后只有大约(28-31%)*91.7%=约26-28%,因为中影发行需要拿走大约10%(可谈,需要协助推广方跟中影发行沟通),中影进出口拿走1.5%,中影数字根据票房高低拿走1-3%,一般是5000万票房以内部分拿走3%,5000万-3亿部分拿走2%,3-6亿部分拿走1%,超过6亿部分不再参与分账。而一般情况下,分账票房只占综合票房的87-90%,所以如果跟综合票房相比的话,相当于协助推广方拿到的比例只有22-25%。并且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这仅有的22-25%当中,如果有额外的发行代理的话,发行代理需要从中拿走10-15%,最后相对于综合票房引进方其实只能拿到19-22%,为了方便计算,回本票房我直接按照含税买断价格的5倍作为票房回本线,而我前天发的买断价格里其实还没加税,实际上日本批片引进还需要加收10%的税,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是600万美金买断,需要加收10%的税到660万美金,得到预估2.3亿的票房回本线,并且假设宣发费可通过卖份额或新媒体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