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主播满口胡言,颠倒黑白,真不懂,这样的言论居然也能发出来。那个时代,工农兵一家亲,农民叫工人为老大哥,下乡知青多是工人的孩子,农民对下乡知青好到不得了,怎么会排挤他们呢。1975年我们村从梧州市来了第一批知青,当市里的东风大卡车把知青送到我们村时,我们村社员敲锣打鼓列队欢迎。一共是两人,一个姓梁一个姓练,都是白白净净很阳光的大帅哥。他俩被安排到旧小学教室暂住,由生产队送去大米和蔬菜,定期有猪肉分配,生活要比村民好一些。我们村新小学比旧小学低一级地,傍晚收工后他俩经常下来和村上青年一起打蓝球,大伙儿有说有笑,相处融洽。梁知青会弹吉它,练知青会吹口琴,我们经常听到吉它和口琴声从旧小学传出来。不久又来了第二批,共3个,一个男的姓高,个子和姓一样特高。两个女的,一个姓马,一个姓苏,姓马的后来和我刚退伍的表哥谈过恋爱,因城乡差别没结成婚。其实,和我表哥结婚前途不会差,我表哥后来在镇武装部当部长,退休后承包村附近矿山,财产过千万,镇上两栋楼房光是租金月收入不下2万元。前两年马知青和练知青开车来我们镇和表哥叙旧,我还陪着在饭店一起吃了餐饭。说起以前谈恋爱没谈成的往事,马知青开玩笑说,早知道我表哥有今天的成就,肯定会结婚的。表哥说,谁也没想到日后会是什么样,当时我确实是配不上。 第三批来了一个女知青,那年我读高中住在学校了。姓覃,当时知青楼正在建还没建好,队长把她安排到我同屋的堂哥家暂住,刚好跟堂嫂同姓,俩人便认了姐妹。堂哥家有三个劳动力,粮食充足,养的鸡鸭比较多,红薯等杂粮多,他家生活条件在全村属最好的。堂哥家晒了许多红薯干鱼干腊鸭,堂伯会装雀,经常可以吃到野味。堂哥一家对待覃知青亲如姐妹,后来覃知青回城了,和我堂哥家还有来往。 我读初二时教我语文的班主任去读师范了,接替班主任和语文课的是一个姓曾的女知青,对我的学习帮助很大。她看我的作文写得好,经常拿我的作文做示范教学。六一学校要派文艺代表去公礼大礼堂参加文艺会演,我被选中本校唯一的代表。为了演好节目,曾老师总是利用课余时间单独教我如何表演的细节。我参加表演的节目是诗歌朗颂,获得了二等奖。读高一时教我英语的老师也是一位女知青,教了一个学期她便调回梧州市了。 我接触到的知青都是积极向上,热情大方,热爱劳动,欢声笑语的,没有看到过愁眉苦脸的。他们和当地农民亲如兄弟姐妹,受到了当地农民的热情接待和特别照顾。梧州市的领导和知青的父母也是经常来到我们村探望知青,每次来都不是空手来的,总是给我们村带来一些生产上需要的物资,有一次我看到用东风卡车运来了一车废皮革,给生产队做有机肥。 有些人不顾事实,把过去正面的东西写成反面,这是歪曲历史。
这个主播满口胡言,颠倒黑白,真不懂,这样的言论居然也能发出来。那个时代,工农兵一
修正好说事儿
2025-04-25 09:38: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