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先生对初中生阅读《骆驼祥子》提出指导意见: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一部

荣荣评趣 2025-04-25 09:48:38

温儒敏先生对初中生阅读《骆驼祥子》提出指导意见: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20世纪20 - 30年代北京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这部小说通过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畸形、混乱,以及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底层劳动人民所遭受的剥削、压迫和无奈。 一、阅读任务 1. 专题一:“人力车夫”的生存状况 对于人力车夫,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比如,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来自农村,他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能自食其力。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一简单的愿望却难以实现。 2. 专题二:“城市底层平民”的苦难与抗争 老舍笔下的老北京,有众多像祥子这样的底层平民。他们在苦难中挣扎,有的向命运屈服,如祥子;有的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抗争,像小福子,她虽身处困境,却也努力维护自己的尊严。 3. 专题三:“旧北京”的市井风情 小说中对老北京的市井风情描写细致入微,如对老北京的茶馆、集市等场景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北京独特的文化氛围,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态。 二、阅读方法 1. 圈点与批注 阅读时,我们可以在书中圈点出重要的语句、段落,或是祥子的心理变化、关键事件等。例如,祥子在不同阶段的心理描写,通过圈点能更好地理解他思想转变的过程。同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理解、疑问或感悟。 2. 精读与跳读 对于小说中一些精彩的情节,如祥子买车、三起三落的关键节点等,进行精读,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而对于一些描述性的、与主线关系不大的内容,像某些环境描写段落,可以采用跳读的方式,提高阅读效率。 三、阅读指导 1. 理解小说的主题 《骆驼祥子》不仅仅是讲述一个人力车夫的故事,它深刻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批判了旧社会对人的压迫和剥削。我们在阅读时要思考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理解老舍先生对那个时代的深刻洞察。 2. 分析人物形象 祥子是小说的核心人物,他从一个勤劳、善良、有梦想的青年逐渐堕落成一个自私、懒惰、狡猾的行尸走肉,其性格变化的过程值得深入分析。同时,虎妞、刘四爷等人物形象也各具特点,他们对祥子的命运产生了重要影响。 3. 体会语言特色 老舍的语言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幽默风趣又通俗易懂。如“招呼吧,伙计!是福不是祸,今儿个就是今儿个啦!”这样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老北京的方言特色,阅读时要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 用好语文统编教材 《用好语文统编教材》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对统编语文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和指导教学的书籍。它从教材的编写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使用统编教材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温儒敏在这条微博中关于《骆驼祥子》的阅读指导意见,充分彰显了他在语文教学领域的深厚造诣与卓越贡献。 温先生长期致力于语文教材建设,担任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期间,秉持“立意要高,立德树人;接地气,纠偏教学弊病;加强科学性,编研结合;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的理念 。此次阅读指导,紧扣经典作品,引导学生从多维度理解《骆驼祥子》,既关注情节、人物,又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与社会批判意义,正是其教材编写理念在具体文本指导中的生动实践,帮助学生在经典阅读中塑造正确价值观,提升语文素养,是对语文教材教育功能的有力拓展。 温先生强调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倡导读经典、多读书,反对死抠教材。这条阅读指导意见里,他建议学生顺着《骆驼祥子》情节发展通读,不必带着任务式问题阅读,尊重阅读兴趣进行细读或浏览,正是鼓励学生以自然、自主的方式亲近经典,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契合其教学理念。同时,他还指出要引导学生思考祥子故事中的“为什么”,进行深层次阅读,提升思维能力,这也是对他所主张的培养学生观察文学现象、审美分析和评论写作能力目标的贯彻。 温先生深知一线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与困境,在阅读指导中,考虑到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指出作品中部分内容孩子可能不理解,不必强求,注重正面引导,还提及教学不宜在深度解读方面过度要求和出题,体现了对教学实际的精准把握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体贴关怀,为一线语文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符合学情的指导建议,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让学生在合适的节奏中阅读经典、学习语文。

0 阅读:0
荣荣评趣

荣荣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