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五重间谍袁殊被76号逮捕,李士群要他招供,谁知他一点不慌,反而淡定地对李士群说:“我的身份,岩井英一知道,你打电话问他吧!” "我的身份,岩井英一知道,你打电话问他吧!"1939年深秋的上海极司菲尔路76号审讯室里,袁殊跷着二郎腿吐出这句话时,对面的李士群差点捏碎电话听筒。这个被铐在铁椅上的男人,档案比黄浦江的浪还混浊——中共地下党员证在左兜,军统少将委任状揣右袋,青帮通字辈腰牌挂腰间,日本领事馆特别通行证塞在衬衫夹层。 这出谍海大戏的荒诞程度,连电影都不敢这么拍。五重身份不是小说设定,而是血淋淋的现实。当年上海滩流传着一句话:"袁殊的脑子,比法租界下水道还绕三圈。" 李士群握着电话的手在出汗。岩井英一是日本驻沪领事馆情报头子,此刻正端着清酒在虹口料理店等他拨号。李士群清楚记得三个月前,这位日本特高课要员当着周佛海的面拍桌子:"袁殊要是少根头发,你们76号集体切腹!" 审讯室铁窗透进的光束里飘着灰尘,袁殊眯起眼睛。他太熟悉这种生死一线的游戏——五年前在军统训练班,戴笠亲自教他怎么在绝境中虚张声势;三年前加入岩井公馆,日本人手把手传授反审讯技巧;上个月刚和潘汉年碰头,中共特科最新的密码本还在他西装内衬里缝着。 "李主任,您这杯茶凉了。"袁殊用戴着镣铐的手推了推茶盏。他太清楚这些汉奸的软肋:既要在日本人面前装忠犬,又怕重庆方面秋后算账。76号的特务头子们,哪个没给自己留七八条后路? 电话接通瞬间,岩井英一的怒吼震得话筒嗡嗡作响。李士群脸色从铁青转煞白,最后竟挤出谄笑给袁殊松绑。三天后,日本领事馆专车开进魔窟接人,袁殊当着数百特务的面,把青帮大佬杜月笙送的翡翠扳指往桌上一磕:"这玩意押这儿,下回请李主任喝酒。" 谍海浮沉十二年,袁殊玩的是刀尖上的俄罗斯轮盘赌。给军统送日军扫荡情报时,他是戴笠的"影子将军";替共产国际传递密电时,他化身潘汉年的"幽灵信使";面对日本人,他又成了能搞到重庆高层动态的"支那通"。最绝的是1945年,他竟同时领着中共、军统、日伪三份薪水。 有人说他是乱世枭雄,骂他是三姓家奴。但翻开绝密档案会看见:1931年入党的党证编号002,潜伏期间二十三次传送关键情报,救下三百多名抗日志士。日本投降前夜,他巧妙策反伪军两个整编师,枪口调转时连岗村宁次都懵了。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第二天。军管会干部在霞飞路公寓找到他时,这个曾经的"五面间谍"正在教女儿认字,书页间夹着泛黄的《共产党宣言》。窗台上青帮大佬送的黄金烟缸落满灰,衣柜里日军将校呢大衣爬着蛀虫。 历史给袁殊的判词充满黑色幽默:军统档案标注"叛徒",日伪材料写着"反日分子",国民党通缉令冠以"赤匪",而中共情报史则郑重记载——"隐蔽战线杰出战士"。或许这就是乱世特工的宿命,就像他晚年对采访者说的:"我这条命是向阎王爷借的,活一天赚一天。" 当我们在和平年代翻开这些泛黄的档案,惊心动魄的谍战传奇背后,是血肉之躯在炼狱中的极限生存。袁殊床头常年摆着的不是勋章,而是五块不同制式的怀表——中共的延安钟表厂、军统的美式军表、青帮的鎏金怀表、日伪的东洋精工、苏联的莫斯科牌,齿轮咬合间,藏着一个人与一个时代的魔幻对话。#国民党特务头子# #台湾间谍#
1939年,五重间谍袁殊被76号逮捕,李士群要他招供,谁知他一点不慌,反而淡定地
薄荷猫少女
2025-04-25 16:28:4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