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山西灵石县县长耿彦波,因工作调动要离开灵石。老百姓知道后,个个欢呼雀跃,还给他送了3个大花圈。可几年后,他们就因自己当初的举动,后悔不已。 九十年代末,灵石县来了位姓耿的县长,中等个子,戴着副黑框眼镜,说话带着晋中口音。 他刚上任的时候,老百姓都不知道这个从榆次调来的干部能整出什么动静。 没曾想耿县长到任第一个月就干了个大事,他揣着笔记本走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最后在城郊的土坡上站住了脚。 那里有片破败的青砖院子,房顶长满杂草,门楼子歪歪斜斜,随行的文化局干部说,这是明末清初王家留下的宅子,三百多年历史了。 耿县长绕着断墙转了三圈,突然拍板要重修这个大院。 很快消息就传遍大街小巷,但每个人脸上都是不悦,那年头灵石县穷得叮当响,全县财政存款不过千万。 耿县长开口就要花费五千万修老宅子,相当于全县干部不吃不喝干三年。 街头巷尾议论纷纷,茶摊上有人掰着手指头算账:"这钱要是给咱盖学校、修马路多好,非得糟践在破砖烂瓦上?" 于是,耿县长顶着压力开工,他亲自跑到省城请来古建专家,把散落在民间的老木匠都召集起来。 那些日子,工地上的工人常见县长蹲在砖堆旁边,跟老师傅比划着怎么恢复雕花门楼。 有回下大雨,他披着雨衣站在漏雨的厢房里,盯着工人加固房梁,裤腿沾满了黄泥巴。 工程干到一半,县里传出风言风语,有人说看见耿县长收了大老板的红包,有人说这是要搞面子工程往上爬。 最热闹的时候,县委大院门口堵着上百号人,举着"要吃饭不要古董"的横幅。 他也不恼,搬个板凳坐在台阶上跟大伙讲:"等宅子修好了,外头人来参观,咱们开饭馆、卖土特产,不比种地强?" 可老百姓哪听得进去,2000年耿县长调离那天,县城跟过年似的,有人凑钱买了三个大花圈摆在门口,红绸带上写着"热烈欢送",送行的车队开出老远,还能听见鞭炮声噼里啪啦响。 谁也没想到,这出戏还有下半场,转过年来,省电视台来拍了王家大院的纪录片。 眼瞅着旅游大巴一辆接一辆开进县城,卖凉粉的老汉一天能挣过去半个月的钱。 原先骂得最凶的泥瓦匠老李,现在天天带着徒弟在景区砌花墙等到2006年王家大院挂上"国保单位"的铜牌子,当年送花圈的人羞愧不已,都不敢出门。 要问耿县长后来去哪了?听说在大同当市长时又折腾着修古城墙,这回老百姓学精了,虽然嘴上嘀咕,心里都盼着再过几年能跟着沾光。 如今王家大院成了晋商文化的地标,节假日人挤得挪不开脚,景区门口的功德碑上刻着捐资修葺的人名,头一个就是耿彦波。 当年那些花圈早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倒是耿县长蹲在工地啃冷馍的画面,被县文化馆收进了老照片展。 信息来源:光明网《山西灵石:王家大院游人如织》;澎湃新闻《明太原县城复建背后:耿彦波履新后即启动,称不是文物造假》
2000年,山西灵石县县长耿彦波,因工作调动要离开灵石。老百姓知道后,个个欢呼雀
粉樱萌娃
2025-04-25 17:07:44
0
阅读: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