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残暴的恐怖分子之一,哈马斯本质】从历史到现实:重新审视中以关系与巴以问题

戴梦维佳佳 2025-04-25 17:11:19

【史上最残暴的恐怖分子之一,哈马斯本质】从历史到现实:重新审视中以关系与巴以问题的理性思考 1948年,以色列建国时,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仅50多万,而巴勒斯坦人约100多万。近80年过去,以色列在战火中崛起,成为亚洲仅有的六个发达经济体之一,科技创新、军事力量、农业技术全球领先。而巴勒斯坦地区,尽管人口爆炸式增长(从96万增至1350万,增长14倍),却长期依赖国际援助,经济停滞,部分武装组织将援助资金用于冲突而非民生。 有人会说:“以色列靠西方支持。”但巴勒斯坦同样得到前苏联、俄罗斯、阿拉伯世界乃至全球穆斯林的实质性援助,1994-2020年累计超400亿美元。然而,援助并未转化为发展动力,反而形成依赖,甚至被滥用。 有人指责“犹太人侵占巴人土地”,却忽略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犹太人就已在巴勒斯坦及约旦地区建立国家,比阿拉伯人定居早1700年。现代以色列的建国依据是1947年联合国分治决议,而阿拉伯国家拒绝该决议并发动战争,最终导致领土变迁,现在巴勒斯坦人实控区域少,是因为阿拉伯人主动发动战争战败的结果,而非以色列侵略回来的,甚至现在的加沙,也是以色列从埃及约旦手里夺回来,交给巴勒斯坦人自治的,这是铁的事实。 更值得思考的是中以关系: 1950年1月,以色列顶着西方压力,成为中东首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比阿拉伯国家早6年。 1972年,以色列不顾美国反对,投票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科技合作:以色列向中国提供农业节水技术(如滴灌)、优惠贷款(累计13亿美元),助力西部干旱地区农业发展。 民间纽带:至今仍有2万多中国公民在以色列工作创业,中以合作从单向技术输出转向联合研发。 反观巴勒斯坦,我们得到了什么?除了某些舆论场上的“道义支持”,实际利益寥寥。国人是否该反思:为何总抛开国家核心利益,盲目同情一方?国际关系本质是利益博弈,而非情感投射。 以色列从未愧对中国,而我们是否该更理性地看待历史与现实,从自身利益出发,而非被情绪裹挟? 结论:同情弱者是人类天性,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中以合作惠及双方,而盲目站队无益于中国的发展。理性思考,才能在国际博弈中赢得主动。 互联网上如今许多诋毁以色列的网络自媒体地摊小作文,恶意误导大众,将已经成为历史定论的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曲解为犹太人的责任,而这些标新立异拉仇恨的内容,是最能骗流量的,因为太多缺乏历史知识习惯从网络地摊信息上获取认知度的网民。 什么河豚鱼计划,全都是假的,诋毁犹太人的网络地摊故事,而这些自媒体会把故事编的头头是道,从而误导更多的韭菜流量。 最重要一点:网上看新闻也要动脑子的,第一句是重点,据加沙卫生部门报道……,这不就是哈马斯恐怖分子说的吗,有一点可信度吗?这种不算新闻,最多算是转发,不用为新闻真假负责,但是带节奏的意图明显,因为几乎所有国家没有一个战地记者在加沙当地,那么,大家懂了吗?

0 阅读:156

评论列表

疾风知劲草

疾风知劲草

10
2025-04-25 19:36

在文宣里,以色列是米帝在中东的打手,这是以色列的原罪,注定了以色列无论怎样,永远都是我们口诛笔伐的对象。

梁子初见

梁子初见

2
2025-04-26 11:14

终于读到这种良心文章!

戴梦维佳佳

戴梦维佳佳

戴梦维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