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阿里驻军断粮,连马都杀了吃。眼看全军都要饿死,一个小战士干了一件事,救了全军的命,轰动了大西北。 1951年的冬天,西藏阿里高原冷得要命,寒风夹着雪花横扫这片荒凉的高地。那时候,一支解放军先遣队驻扎在这儿,136个战士,本来是给大部队进藏探路、摸民情用的,结果碰上了大雪封山,补给线彻底断了。粮食早就吃光了,饿得没办法,战士们只能把随行的军马杀了吃。可马就那么几匹,吃完最后一匹后,大家伙儿都清楚,再没吃的,这支队伍就得全军覆没。情况糟透了,营地里一片死气沉沉,谁也不知道还能撑几天。 这时候,一个18岁的小战士站了出来,他叫贡保。这小子是藏族人,1933年出生在阿里地区,从小在高山草甸上放牦牛,对这块地儿熟得跟自己家后院似的。1950年,他加入了这支先遣队,因为会说藏语,又懂地形,队里挺倚重他。断粮这事儿一出,贡保没多想,直接找到连长,说自己要去求援。他觉得自己是本地人,认识路,能找到藏民弄点粮食回来。连长犹豫了一下,但实在没招儿,只能让他试试。于是,贡保带上点干粮和一把匕首,就这么一个人走进了风雪里。 贡保这一路可不是闹着玩的。阿里高原那会儿气温能低到零下40度,风雪刮得人脸生疼,积雪没过膝盖,走一步都费劲。干粮没两天就吃完了,饿得肚子咕咕叫,冷得手脚都没知觉了。可他没回头,凭着对地形的记忆和对战友的承诺,死撑着往前走。几天后,他终于撞上了一个藏民村子,敲开一户人家的门,用藏语求救。藏民们一开始有点防备,但看他冻得嘴唇发紫,实在不像坏人,就把他拉进去暖和了一下,还给了点吃的。贡保把部队的事儿一说,藏民们合计了一下,决定帮他,凑了点粮食和牛羊,跟着他往回走。 贡保带着藏民和物资回到营地那天,战士们都看傻了。136个人,本来都饿得快不行了,一下子看见粮食和牛羊,营地里立马热闹起来。炊烟又升起来了,大家吃上糌粑和肉汤,总算缓过劲儿来,眼里又有了光。连长拍着贡保的肩,说这小子救了全军的命。确实,要没他这一趟,先遣队估计就得交代在这儿了。有了这些吃的,部队撑到了大部队进藏的那天,任务也算没黄。 这事儿不光救了人,还轰动了大西北。为啥?一来,贡保才18岁,一个毛头小子,能在这种绝境下干出这么大事,太牛了。二来,他是藏族人,救的却是刚进藏的解放军,这事儿传出去,大家都觉得民族团结这块儿有了盼头。1951年5月23日,中央跟西藏地方政府签了和平解放的协议,解放军大部队陆续进驻,阿里也慢慢有了新变化。贡保因为这事被表彰,得了“进藏英雄”的称号,还立了一等功,名字写进了军史。 退休后,贡保回了老家阿里,继续干点社区的事儿,教教年轻人,讲讲当年的故事。每次有人问起那段日子,他总说,在最难的时候,信念和胆子最管用。他老了以后,常坐在家门口看雪山,回忆那段苦日子。阿里那边的人没忘了他,在先遣乡给他立了个碑,上面写了他的事迹。每年都有人去看,缅怀这小英雄。贡保这辈子没啥大官衔,可他的故事成了阿里乃至西藏的骄傲。 贡保咋能在生死边上干成这事?靠的是啥?首先,他熟悉地形,这是个硬本事,没这基础他走不出去。其次,他有胆量,18岁的小伙子,敢一个人闯风雪,这不是谁都有的勇气。再有,就是他对战友的那份心,不抛弃不放弃,才让他撑到最后。还有藏民的帮忙,也是个关键,要没他们的粮食和牛羊,贡保跑再远也没用。这事儿凑一块儿,成了个奇迹。
1951年,阿里驻军断粮,连马都杀了吃。眼看全军都要饿死,一个小战士干了一件事,
无畏战士闯龙潭
2025-04-25 18:59:30
0
阅读:84
辛壬癸甲
毛主席的好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