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作为被俘将领级别最高的吴成德,随最后一批志愿军战俘被遣返回国,此时的

文山聊武器 2025-04-26 15:16:55

1953年,作为被俘将领级别最高的吴成德,随最后一批志愿军战俘被遣返回国,此时的他遍体鳞伤,体重仅有90斤,然而他在回国后,却被开除了党籍和军籍,这是怎么回事呢?他后来又怎样了呢? 吴成德,1912年出生在山西新绛县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但他聪明好学,愣是靠自己读了书,当上了小学老师。1937年,日本鬼子打进来,他坐不住了,扔下教鞭就去抗日,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先是在太原军政训练营学了点军事本事,后来回到老家拉起自卫队,跟日军干了好几仗,胆大心细,慢慢闯出了名堂。1945年抗战结束,他没闲着,又投身解放战争,为新中国成立出了不少力。建国后,他凭着打仗攒下的经验和对革命的那股子信念,当上了志愿军第60军180师的政委。1950年,朝鲜战争打响,他跟着部队上了前线,负责指挥作战。那时候战场上刀光剑影,他带着战士们硬是顶住了敌军好几次进攻,靠的是沉着冷静和过硬的本事。可惜,1951年5月,第五次战役中,180师被安排殿后,敌军围得死死的,他带着80多个战士突围。为了不扔下伤员,队伍走得慢,最后还是被美军抓了去。 被俘后,吴成德没享福,反而吃了不少苦。美军那边条件恶劣,战俘营里缺吃少喝,他硬是熬了14个月,身子骨被折腾得不成样子。1953年,停战协议一签,他作为最后一批战俘被送回国。那时候他瘦得皮包骨头,体重才90斤,满身伤痕,看着就让人觉得凄凉。可谁也没想到,回国不是荣耀的开始,而是噩梦的开端。下了火车,他直接被送到了“被俘人员归来管理处”,接受审查。那年头有个说法,“被俘就是叛变”,不管你咋解释,都得先背上这顶帽子。吴成德被要求写下被俘的经过,还要“交代错误”。他老老实实写了自己在战俘营的苦日子和抗争,可上面不这么看,说他“没坚决斗争到底”,硬是给他扣了个“投敌”的罪名。结果,党籍没了,军籍也没了,一个打了大半辈子仗的老革命,就这么被打入了冷宫。 被开除党籍军籍后,吴成德没地方去,直接被下放到辽宁盘锦农场干活。那地方条件差,冬天冷得要命,夏天蚊子能把人咬疯,他一个40多岁的人,带着一身伤,还得扛着锄头下地。刚开始,他心里肯定憋屈,谁受得了这种落差啊?可他没垮,咬着牙学会了开拖拉机,还带着工人们一起开荒种地。时间长了,农场的荒地变成了粮田,产量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也算有了点起色。1975年,他63岁,退休回了山西老家。可即便这样,他心里那口气没咽下去,总觉得自己不该背这冤屈。于是,他开始申诉,一次次写材料寄出去,想讨个说法。那时候也没啥门路,只能靠自己死磕,可他就是不服输。 吴成德的坚持总算没白费。1980年,中央出了个文件,说要重新审被俘志愿军的问题。1982年,他的案子终于被复查,结论下来了:他被俘不是叛变,是战场上没办法的事,党籍军籍都给恢复,还享受军级待遇。这一下,20多年的冤屈总算洗刷干净了。那一刻,他63岁,已经是个满头白发的老头了。换成别人,可能早就撑不住了,可他硬是挺了过来。名誉回来后,他没闲着,留在老家当了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带着老同志们学政策、管村务,日子过得踏实又有意义。 晚年的吴成德没啥大追求,生活简单得不行,可他心里始终装着别人。他攒着退休金,偷偷摸摸捐给村里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一个信封一个信封往邮局送。1996年,他84岁,因病去世,走得安静。家人收拾遗物时才发现,他这些年捐了4万多块钱,那可是他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下的啊。这事传开后,乡里人都说,老吴这辈子没白活。从战场到农田,再到老家的这份坚持,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忠诚和信念,没让那顶“叛变”的帽子真的压垮他。

0 阅读:2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