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的F-47还在使用“鸭翼”,中国空军的歼-36、歼-50为何纷纷抛弃了“鸭翼”? 当美国六代机F-47亮出那对酷似中国歼-20的鸭翼时,全世界都看懵了,要知道当年美国专家可没少嘲笑鸭翼影响隐身,结果现在自己却抄起作业来,这背后的门道其实很简单,美国在关键技术上卡住了脖子,只能靠鸭翼救场。 然而中国设计师早就看透了鸭翼的局,歼-36机翼上那些会"呼吸"的柔性蒙皮,能像变形金刚似的自动调整形状,再配上每秒能算3200万个方程的量子飞控系统,别说垂尾了,连鸭翼都成了多余。 然后美国人现在有多难呢,他们最新发动机的矢量喷管反应慢三秒,材料也扛不住高强度变形,只能让鸭翼回来帮忙维持飞行稳定。 看看珠海航展上歼-36的飞行表演就知道,没有垂尾和鸭翼的战机照样能玩出眼镜蛇机动,它身上那层石墨烯隐身蒙皮,不仅能让雷达波"迷路",还能像变色龙一样主动调节反光。 这场技术赛跑最精彩的,是中国把实验室里的黑科技变成了真家伙,柔性舵面用的压电陶瓷材料,原本是给卫星太阳能板研制的,量子飞控系统的核心芯片,脱胎于量子计算机项目。 这种跨界融合创新的本事,让中国六代机提前五年跳出了传统设计思路,现在连美国媒体都说,歼-50的飞翼布局重新定义了什么是真正的全隐身战机,这可比当年隐身涂料革命来得更彻底。 这种技术早是我国玩完剩下的都要放弃了,美国有拾起来研究上,六代机的较量拼的是谁能跳出框框想问题,当美国还在给老技术打补丁时,中国已经用新材料、新能源、新算法造出了"不讲武德"的新战机。
朝鲜特色的在AK-230炮塔基础上发展的630近防炮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