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王发坤在对越反击战中牺牲,而28年后,他的妻子贷款2000元和两个儿

清风徐来舞 2025-04-26 18:06:39

1979年,王发坤在对越反击战中牺牲,而28年后,他的妻子贷款2000元和两个儿子,就只是为了寻到丈夫的坟墓,女人在看到墓碑上的名字后,眼泪止不住的掉了下来! 王发坤和李金花是贵州威宁县海拉镇的一对青梅竹马。1974年,两人结束长达六年的等待,在麦浪翻滚的田野边许下婚约。 1978年,王发坤本来已经获准转业,地方工作也已安排妥当。 然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爆发,让王发坤毅然放弃团圆机会,主动请战。“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1979年2月,在攻打周登251高地的战斗中,为了掩护新兵唐顺良,王发坤扑向炮弹,壮烈牺牲。 当噩耗传来,李金花几近昏厥,但想到遗书中“还债”的嘱托,她咬紧牙关挺直脊梁。 部队发放的抚恤金也仅仅勉强覆盖部分债务,于是她白天种地、夜晚缝补,甚至徒步几十里山路卖柴。 在这十一年的四千多个日夜,她终于还清了3000元欠款。 还债最后一夜,李金花抱着丈夫的军大衣泣不成声:“发坤,咱家的账清了……” 但更深的痛楚,是丈夫的埋骨之地始终成谜。 直到2007年,一封战友来信揭开真相:王发坤长眠于云南屏边烈士陵园。 而此时,李金花已经年过五旬,体弱多病。面对数千元路费,她毅然贷款2000元,带着儿子踏上寻夫之路。 就这样颠簸了三天三夜后,母子三人终于站在墓园。 李金花颤抖着抚过墓碑上“王发坤”三个字,28年的委屈、思念瞬间决堤:“发坤哥,我等了28年啊!孩子们都长大了,咱们的债也还清了……” 李金花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爱心人士助李金花一家翻修房屋,儿子们得以成家立业。她在二楼设立“王发坤纪念馆”,陈列烈士证书、军大衣和一封泛黄家书。 如今,李金花的孙子主动报名参军,延续家族的报国血脉。 而屏边烈士陵园内,王发坤的墓碑前常年鲜花不断,人们在此铭记:英雄的牺牲,背后是一个家庭的半生坚守;国家的安宁,承载着万千“李金花”无声的负重前行。 王发坤用生命诠释军人的忠诚,李金花以半生孤苦注解“生死相随”的誓言。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