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一个凌晨,重庆的巡逻士兵忽然发现城外来了一群赶牛的人,这群士兵心里不

文史记叙录 2025-04-27 00:18:54

1937年的一个凌晨,重庆的巡逻士兵忽然发现城外来了一群赶牛的人,这群士兵心里不禁嘀咕道:这是什么人,怎么这么早就出来放牛了?

等走到近前,士兵才发现,这哪里是什么放牛的呦!这怕不是一群乞丐抢劫了一个农庄!

只见这群人一个个蓬头垢面,胡子有一揸来长,一绺一绺的粘在一起,头发乱糟糟的像鸟窝顶在头上,满脸的尘土让人看不清面容和表情,那一双双眼睛倒是充满了灵动,机敏谨慎的打量着四周。

这群人驱赶着的不只是牛,中间还混杂着一些马,牛马的背上驮着笼子,笼子里装着喔喔嘎嘎叫个不停的鸡鸭鹅,在牛马的后面,还跟着为数不少的猪和羊!

士兵们哪里知道,这些怪异的人和动物,竟是从一千余公里之外的南京,历时一年,跋山涉水才挣扎至此。

一年前,日寇的飞机对中央大学进行了数次轰炸,国民政府教育部终于批准了中央大学西迁的计划,保证这所中华民国的最高学府免于战火的毁灭。

搬迁开始了,中央大学的师生、教职员工、图书仪器等教学资源,陆续分批向西搬迁。

当时,中央大学农学院有一所附属的农场,负责人叫王酉亭。

在学校搬迁时,时任校长罗家伦明确的告诉王酉亭:“这里的一切物资和动物都交给你负责,万一南京被攻陷或者你实在难以维持,为了确保你的安全,可以放弃这些物资和动物。”

罗校长不知道的是,在那一刻,王酉亭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些动物转移到重庆,转移到中央大学的所在地,中国人不做亡国奴,中国的动物也不能便宜了日本鬼子!

日寇即将攻陷南京,王酉亭知道,必须转移的时候到了。

他带领同事们仔细分析了转移的路线,最终一致同意,趁日寇没有合围之前,沿长江,走水路离开南京。

在王酉亭最初的计划中,他们一路逆长江而上,水陆兼程赶赴重庆,这样与中央大学师生的汇合速度最快。

但是在行进途中,王酉亭发现,疯狂的日寇在江汉平原之间豕突狼奔,而他们一行目标太大,很容易成为日寇袭击的目标。

所以,王酉亭调整了行进路线,他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尽最大可能的避开日占区和战场,慎之又慎的缓慢前行。

一路上,他们节衣缩食,为动物的安全提供最大的保障,可是,随着寒冬的到来,一些不耐寒的动物还是没能挺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在最冷的夜晚,看着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动物,王酉亭心如刀割、彻夜难眠。

就在一行人濒临绝望的时候,王酉亭终于联系上了罗家伦。

罗校长对这支“队伍”的存在又惊又喜,他先是拨付经费使其度过难关,又特意嘱咐王酉亭就地休整,等到天气转暖之后再行开拔。

与经费一同到来的,还有新诞生的牛犊,这个新的生命让整个队伍再次充满了希望,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和煦的春风唤醒了沉睡的杨柳,王酉亭一行再次踏上征程。

这一次,随着雨季的到来,他们不得不绕出山间小路,裹挟在溃兵和难民之中,沿着公路前行。

日寇的轰炸机发现了他们,一枚枚炸弹在人群中爆炸,王酉亭的四位同事当场牺牲,动物被炸死的亦不在少数。

看着亲密无间的同事牺牲在自己面前、看着悉心照顾的动物被炸死,王酉亭的心在滴血,但是他没有时间愤懑和难过,因为他还要带领着同事们把这些动物护送到重庆!

一行人重又回到了山间小路,虽然泥泞难行,却相对安全很多,王酉亭很清楚,这支队伍再也经不起任何减员了。

足足走了三四个月,王酉亭一行才绕出深山,来到长江重镇——宜昌,向去年帮助转运中央大学师生的爱国实业家卢作孚求助。

此时的宜昌更像一个嘈杂的货场,随着武汉的沦陷,整个江汉平原的人员、物资都希望由此地转运至西南的大后方。

所以,当听到王酉亭奇怪的请求后,卢作孚是拒绝的,但是王酉亭一而再、再而三的上门请求,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那种为教育甘于奉献的精神,打动了卢作孚。

在这位爱国实业家的帮助下,王酉亭一行终于登上逆江而上的渡轮,抵达了重庆。

在码头上,王酉亭一行的奇怪组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们保护着动物向中央大学所在地行进时,引起了巡逻士兵的怀疑,才有了本文开始的一幕。

张伯苓先生曾就此事发过感慨:“(中央大学)连牛羊都从南京赶到了重庆。”

这不仅仅是一句笑话、一句感慨,更是肯定了古今中外教育史上的一段传奇。

0 阅读:38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