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一天深夜,刘铭传率军驻扎于江苏常州护王府,伏案阅读时,总是被马厩里不时传出金属相击的丁当之声干扰,他独自打着灯走进马厩。 晚清那会儿,整个国家跟坐过山车似的,摇摇晃晃,眼看就要散架了。刘铭传这家伙,淮军里的狠角色,打法国鬼子守台湾的英雄,生在乱世心里头却有着大梦想。老辈人常说:“国家兴亡,咱们小老百姓也得管管。”时间回到1864年,刘铭传带着他的大军,在江苏常州护王府安营扎寨,这地儿以前可是太平天国那帮人的老巢,打完仗跟被龙卷风扫过一样,但历史的小火花还是这儿那儿地闪着。 夜深人静,油灯在那儿晃啊晃,刘铭传正埋头苦读,心里装着国家大事儿,结果马棚那边传来“当当当”的金属碰撞声,跟唱戏走调似的,搅得他没法专心。那声音清脆又孤单,好像在嘀咕着什么不可告人的小秘密。他一拍大腿,把书一扔,提起灯笼就往马棚晃悠。到了那儿一看,他的坐骑正拿舌头舔马槽边上的铜环呢,铜环一碰槽壁,那声音就响起来了。再瞅瞅那马槽,原来是个精致的铜盘子,里头啥也没有,但上面刻的字儿那叫一个漂亮。这宝马水喝不够,就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告诉主人该加水了。刘铭传把马夫叫来,让他给牲口加点料,再添点水,顺便问了问那铜盘的来头。你猜怎么着?这玩意儿原来是护王府的老物件,当年太平军打劫常州那个进士徐燮钧家时顺手牵羊来的。徐燮钧这人在道光年间当过陕西眉县的县令,有次下乡溜达,一眼瞅见农家小院里摆着个铜盘,二话不说,掏钱就买,然后给带回了常州。太平军这帮家伙哪懂行,直接把它当成了喂马的槽子。刘铭传虽然对青铜器没那么精通,但凭着自己的学问,也感觉这盘子不一般。第二天他仔细瞧了瞧上面的铭文,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西周虢国国君季子白为了纪念打败猃狁而铸造的宝贝,有个响当当的名字——“虢季子白盘”。 话说回来,一国国君的玩意儿咋就成了马槽?虢国的地盘在陕豫那边,咋就跑到了江苏常州?刘铭传一番打听,谜团慢慢解开了,可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从那以后,刘铭传把这盘子当成了心头肉,还专门盖了个盘亭,写了本《盘亭小录》,记录得到这盘子的经过。就算他后来官当大了,也一直藏着掖着,不让别人瞧。 岁月如梭,这宝贝盘子经历了不少战火,最后还是被刘铭传的后人捐给了国家,成了中华文明的一块活化石。现在的人们或许不太清楚它具体是干啥用的,但它承载的历史分量,早就不是啥功能不功能能衡量的了。就像刘铭传这辈子,生在乱世,却始终挺着民族脊梁,这份精神,跟那深夜里叮当的响声一样,穿过了百年时光,还在咱们耳边回荡。
收复新疆后,左宗棠杀掉了所有俘虏,包括降俘。然而,左宗棠手上沾满了血,却没人骂,
【13评论】【11点赞】